从“产城一体”角度出发积极推动成都鞋业健康转型

分享到: 更多
2018-03-23 来源:华西都市报


[导读]
在成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新的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背景下,以鞋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面临调迁转移。

  成都鞋业和中国女鞋之都也在思考如何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女鞋之都园区的转型升级,也有整体城市规划调整带来的鞋业转型转移。

  “如何让这一次的转型转移做到20至30年不落后,像意大利帕多瓦地区那样打造三百年都生机勃勃的鞋业核心基地,这是广大鞋业界人士最为关心的内容。”3月19日,在主题为“新时代新城镇新发展”的中国女鞋之都转型转移发展国际论坛上,成都鞋业同业公会会长彭军就成都鞋业与中国女鞋之都的转型与转移发展,与各界人士展开探讨。

  为推动成都鞋业积极地安全转移、健康转型,彭军认为成都鞋业同业公会、鞋都运营方及中交集团等将以此为契机,拟从“产城一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共同打造以鞋业生产、研发与贸易为核心的国际时尚产业新城,同步建好市政与商业配套、修好产业工人安置用房等,为鞋业转移提供基础设施完善、上下游配套齐备、管理运营服务专业到位的优质环境。

  为何转型转移

  外在因素和内部需求的共同结果

  “中国女鞋看成都,成都是女鞋的首都”,鞋都早已是成都的一张靓丽名片。自2002年中国女鞋之都创建以来,其积极发挥产业核心基地的引擎作用,助推鞋业从5万人就业、50亿产值,发展到40万人就业,约500亿产值。

  作为一个民生产业,鞋业的发展一直有巨大的空间和机会。“一方面,是因为老百姓离不开鞋业。衣食住行,鞋必不可少,鞋业是刚需产业。而另一方面,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下游企业众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彭军也指出,虽然鞋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但并不落后。“反倒是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多行业发展的当下,有更多机会去谋求发展。有机遇又是挑战。”

  如今,成都市“中优”规划出台之后,武侯区、双流区等区域成为中心城区,中国女鞋之都的核心功能也随之变化。“而中国女鞋之都和成都鞋业的转型转移是外在因素和内部需求的共同结果。从鞋业本身的发展来说,现有园区已不具备产业拓展的腾飞空间。鞋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获得高质量发展必须向外转移,并且是站在转型的高度去实施转移,在转移中同步实现转型。”彭军说。

  如何转型转移

  探讨出“产城一体”发展模式

  如何转型,彭军强调女鞋之都在思维和模式上都需要研讨和突破。“以前我们的定位就是生产基地型,如今打造的是产业平台型。转移转型后,更是要向产业商圈、时尚商圈进行转型,做到服务和辐射整个行业的能力。”

  首先,这次转型转移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转移后生活配套、生产配套等产业链的问题。彭军指出,女鞋之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的成功,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是分不开的。

  “为了汲取过去做鞋业园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探讨出‘以产立城、以产带城、以产兴城’的‘产城一体’发展模式。”彭军解释道,就是打造一个以女鞋创意研发、生产贸易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时尚新城。“通过整合鞋业全产业链、鞋文化旅游业,以及衍生产业,包括服饰、箱包、珠宝等时尚产业,同时兼顾居住与商业的功能,设置鞋业生产研发区、产城总部功能区、时尚生活功能区、产业旅游功能区、新城公共服务中心等板块,提供全面的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社会服务。”

  最终,这个“宜业、宜居、宜享”的鞋产业孵化与服务平台+现代都市时尚产业集群+产业服务与生活配套兼具的新型城镇,能够让鞋企愿意搬,让工人愿意留,让客户愿意来,让百姓愿意游。

  在转型转移中,彭军认为行业人士的积极参与抱团发展是基础。“整合一流的设计、教育与时尚资源,比如与欧洲设计学院、意中联合会等机构对接。整合一流的学术资源,比如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整合一流的战略与策划资源,比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如王志纲工作室等。让这些资源为鞋都和鞋业的转型转移服务。”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晨谢燃岸吴枫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