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蓝光眼镜真有那么“神”?医生:三类人不适合佩戴!

0
2020-09-28 来源:晶报

       “万能的朋友圈,哪位妈妈给孩子买过防蓝光眼镜,求推荐。”

 

  最近,深圳的李女士在微信上求助,希望好友们帮助推荐一款儿童防蓝光眼镜产品。

  给孩子选购防蓝光眼镜,这样的焦虑感,并非个案。

  前段时间疫情期间,李女士的女儿一直在上网课,孩子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现在虽然正常上课了,但电子产品的依赖症却摆脱不了。

  担心电子产品产生的蓝光会影响孩子的视力。“为了防止近视,买一副眼镜来防护下。”

  面对市场的需求,防蓝光眼镜的商家行动不可谓不敏锐。他们最近频频开始炒作电子产品的“蓝光危害”,宣传推销能“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防蓝光眼镜、防蓝光贴膜等产品。

  于是乎,不仅是小朋友,就连晶报记者身边一些不近视的大朋友们,出于“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也纷纷购买了防蓝光眼镜。

  据他们说,这防蓝光眼镜还挺神,戴上犹如“护身符”,就能把电子屏幕里发出有害的蓝光统统抵挡在外,这下怎么玩手机都不怕眼睛坏了。
商家宣传的标语里,防蓝光眼镜好处多多,不仅能防辐射、防蓝光,还能防近视、抗疲劳,“看远清晰,看近舒适”。

  但防蓝光眼镜真有那么神?它的存在是防止近视还是强征智商税?

  #01

  蓝光究竟是什么东东?

 

  弄清楚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防蓝光眼镜”中的蓝光指的是什么,有何危害。

  有商家就渲染说,各种电子设备屏幕最容易产生有害蓝光,就是这些有害蓝光让你眼睛干涩、酸胀、模糊、黑眼圈、加深近视,并且,蓝光还非常容易伤害视网膜,让眼睛产生各种各样的病变。

  这时候商家告诉你,不用999,只要花几十块几百块配上一副眼镜,就能帮你直接抵御蓝光,放松眼球,还你明亮双眼。听起来是不是很心动,很想马上剁手下单。
然而商家没有告诉你的真相是:

  蓝光是指波长范围400~500纳米的可见光,蓝光最大的来源不是屏幕,而是太阳光。

  并且,屏幕上的蓝光强度比太阳光中的蓝光强度弱了好几百倍,不会比来自太阳的蓝光更具破坏性。

  换句话说,如果蓝光危害真的这么大,那最好的抵御办法是:

  拉起窗帘在家宅。(ps:别想以这个理由宅!) 

  #02

  蓝光怎么成为洪水猛兽的?

 

  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院长詹行楷告诉晶报记者,蓝光有可能引起对视网膜的光化学损伤,其实是一个科学上的假说,主要的数据来自于动物和体外研究。

  由这个假说延伸出了一系列说法:

  比如蓝光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萎缩甚至死亡;

  由于蓝光的波长短,容易聚焦在视网膜更靠前的位置,要想看清楚,眼球就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这也是为什么在睡前玩手机会造成睡眠质量不高甚至难以入睡的原因。

  而商家有时候会刻意忽略的一点是,也有研究表明,要是彻底屏蔽蓝光,同样会对人产生副作用。

  比如上述的假说表明,波长在400~470纳米之间的是有害蓝光,而波长在480~500纳米间的蓝光则伤害没有那么大,反而是有益的蓝光,可以调节生物节律、情绪和记忆力,并且保证我们正常的视觉功能。

  如果缺乏这一部分蓝光,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

  也就是说,蓝光并不是洪水猛兽,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是有益处的。

  #03

  医生建议

 

  詹行楷表示,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防蓝光眼镜,对蓝光的过滤能力各有说法,有些对蓝光阻断率高的眼镜戴上之后,还很明显会降低屏幕的亮度。

  如果选择戴这样的眼镜,很可能比蓝光本身更有害,会导致视觉色偏,加重眼球疲劳。

  詹行楷不建议三种人佩戴蓝光眼镜:

  儿童健康人容易眼球疲劳的人群

  因为青少年和儿童正处在眼球正视化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刻意隔绝蓝光,可能会导致眼睛屈光发育平衡受到破坏;

  越感觉到眼球疲劳的人群,越不应该戴防蓝光眼镜。盲目使用防蓝光眼镜,还可能遭受伤害;

  健康人也不应该长时间佩戴,更不应该把防蓝光眼镜当做护身符,佩戴后就不节制用眼。

  反正要保护眼睛,最科学的办法还是这一条:

  注意休息,少过度用眼。

  而使用电子产品要尽量遵循“20-20-20”口诀

  看屏幕20分钟以后,要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20秒以上。

  不管你是对防蓝光眼镜宁可信其有,还是宁可信其无,对于一个科学假说,我们都要以更严谨的态度去看待。

  千万不要为了追逐时尚,轻易拿自己的眼睛去做试验哦!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