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看景德镇跨越千年的陶瓷之路!

0
2021-09-17 来源:景德镇在线

   从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皇帝赐年号为名置景德镇算起,景德镇置镇已逾千年。

但这里烧造陶瓷的历史其实更久远,据史书记载,早在东汉时期(距今约2000年),居住在这里的先人便在昌南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宋代,景德镇便呈现出了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已具雏形,在此之后,宋元交替之际,景德镇陶瓷产业走在行业之先,烧、做两行开始分立,而这种分工不断细化,从瓷矿的开采,到瓷泥的提炼,再到成型,绘画,烧成等环节,每个工序都相对独立,有专门的从业人员。关于这样的分工模式,古籍中有一句描述最为贴切:“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这样细致的分工,保证了从事陶瓷生产人员的专注与专业,宋元两朝的景德镇陶瓷快速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陶瓷文化的星星之火,在中国各地燃起,但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景德镇渐渐以集大成者的姿态,成为了行业领先者,也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瓷都。

明清两朝,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为帝王和宫廷烧制所需瓷器,并委派专门的官员,来负责这项工作,这对于景德镇陶瓷而言是极大的肯定。

御窑厂遗址


与官窑的设立相对应的是,民窑的发展也渐渐步入了快速时期,景德镇陶瓷拉开了官民竞市的序幕,“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这些古籍中的记载,都标志着景德镇真正成了“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集大成”之后,景德镇又将其精湛的制瓷工艺传播开来,促进了全国及世界各产瓷区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及生产体系不仅是陶瓷业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又迎来新的大发展,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手艺在与机器的竞争当中,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这种现象几乎在世界各国出现。但在中国,让人欣慰的是,人们对于手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其重要性,也成为了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

这在景德镇制瓷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十余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保护非遗的道路上不断努力,而这些努力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些濒临失传的手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今天,人们依旧能够在景德镇,一睹这些古老技艺的风采,去感受先人的智慧以及千百年流传的厚重。

制瓷工匠们有了更多展示技艺的空间,他们的手艺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与赞赏,这也让他们带着更多的激情与信心,投身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这个行业,他们或者通过学校专业的学习,或者通过拜师学艺这个古老的模式,去成为手艺的传承人,为这些古老技艺的代代传承而努力。

千百年来,陶瓷都是景德镇的支柱产业,制瓷技艺不断发展传承,古老技艺与现代文明在这座城市共存,造就了她独一无二的气质。

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景德镇,当陶与瓷交汇在华夏大地,当世界许多地方留下瓷的神韵时,人们不由得赞誉中国的景德镇。人们在追寻着丝绸之路上陶瓷的神韵,在寻找高岭土的秘径,在破译瓷之都的神奇。不论岁月悠悠,唐宫里白瓷的光泽,宋廷中影青的靓丽,元区内青花的光耀,明时彼岸刮起的瓷风和清园里瓷的娇媚,无不像一幅画,一首诗,久久地回荡在人们心中。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在延绵千年的制瓷史中,景德镇陶瓷以其独特的风格,凝聚成了丰厚悠久的陶瓷文化底蕴,通过美轮美奂的陶瓷艺术、精湛卓越的制瓷工艺,景德镇名声大噪,因“天下窑器所聚”而成为全国陶瓷中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逐渐确立了“瓷都”的历史地位。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植根于中华沃土,汲取中华文化的养分,在观念上,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儒家、道家、佛家等各类学说之精华,因而有了“器以载道”“器以藏礼”之说,景德镇瓷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只代表着一种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里面蕴含着的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选择。在器物表现与装饰文化上,景德镇陶瓷又从青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剪纸、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中触类旁通,将其他姊妹艺术的技法文化融汇于陶瓷制作中,因而形成了景德镇陶瓷的独特语汇,成为中华文明中最绕不开的文化符号。

纵观景德镇几千年制瓷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景德镇创造了极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景德镇的地域文化、陶瓷历史文化、陶瓷材质文化、陶瓷工艺文化、陶瓷器物文化、陶瓷装饰文化、陶瓷作坊文化、陶瓷习俗文化、陶瓷交易文化、陶瓷包装文化、陶瓷官窑文化,还有陶瓷民窑文化、陶瓷建筑文化、陶瓷文献等等。这些文化交织在一起,让景德镇的制瓷业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为中国和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景德镇陶瓷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与各朝代的文化发生碰撞,积淀下典型中国式民族的文化特征,它已经不仅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灵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而另一方面,景德镇陶瓷又以它特殊的陶瓷语汇去表现、反映着中国文化社会历史的变迁。

比如,景德镇陶瓷文化与中国民俗文化的关系。陶瓷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中国人民有一个好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而,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自古及今,一直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基本的文化特征。

从“新平冶陶,始于汉世”的星星之火,到唐代陶玉、霍仲初的“假玉器”;从北宋宋真宗御赐“景德镇”,到元朝工匠来八方青花瓷横空出世;从明朝设御窑厂,到清代四大名瓷漂洋过海漫游世界;从珠山八友的文人画风到新时代景德镇瓷业的百家争鸣……翻开景德镇陶瓷文化史,如翻阅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画卷,她鲜活地记录着历史上的辉煌,她开启着未来更加灿烂的远方。

  传承与创新,是当今陶瓷艺术发展的两条主线,一方面,传承在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今天,仍有众多的陶瓷艺术家,执着于古老而优秀的制瓷工艺,致力于它们的发展与传承,让人们可以通过陶瓷这个载体,去感受先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积淀。

同时,创新也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一些新工艺、新装饰手法,以及新材料的运用,让陶瓷艺术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特别是在与西方艺术不断结合之后,新出现的陶瓷艺术形式,成为了这个时代醒目的标签。

今天,景德镇与世界的交流,同样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走出去与请进来,让瓷都与世界零距离。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