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标准化工作迸发新活力

0
2023-02-17 来源:消费日报

   (记者 陆 俊)烹饪器具行业作为与消费者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产业,其安全性和质量状况始终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市场和消费者也持续对该品类的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寄予更大的希望。近日,烹饪器具标准化工作又有新进展——第三届全国金属餐饮及烹饪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10)换届成立大会暨2022年度标委会年会以视频形式召开。本次会议宣布了国家标准委《关于批准第三届全国金属餐饮及烹饪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的公告》及组成方案,新一届标委会的产生将对金属餐饮及烹饪器具标准化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行业标准化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第三届标委会主任委员为柳润峰,副主任委员为毕智涛、李积回、陈军,单智华任委员兼秘书长,秘书处设在中国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在会上指出,金属餐饮及烹饪器具是五金制品行业的重要领域,是有特殊要求的民生必需品,更要做优、做精、做强。新一届标委会要认真贯彻二十大精神,把二十大新目标、新要求落实到标准化制修订工作当中。他还表示,烹饪器具行业经过三年疫情存在一定困难,在当下行业复苏阶段,标准化工作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安全、便利、智能、绿色等方面重点开展研究,为复苏、发展、转型升级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持续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他希望标委会进一步加强人才和技术队伍的建设,加强标委会培训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金属餐饮及烹饪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扎实开展烹饪器具领域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在建立和完善金属餐饮及烹饪器具领域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制、修订工作;强标整合工作;食品质量国家标准清理工作;标准复审、宣贯工作;国内外标准对标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标准与科技协同工作;服务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以及标委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柳润峰在会上表示,第二届标委会充分发挥了标准引领和倒逼行业质量提升的作用,支撑了产业和企业的优化升级,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一步,全国金属餐饮及烹饪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紧紧围绕《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精神,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原则,结合《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要求,重新认真学习国家和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精神、认真梳理并不断维护完善标委会的标准体系、联合上下游各方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相关标准、用高水平的标准占位内需市场等五个重点方向入手,全面开启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他还透露,未来TC410还将在多个新的领域不断尝试和拓展。如初步构建智能标准体系、适老标准体系、绿色标准体系,做好标委会归口的国标、行标复审工作,以及与国际标准的比对工作等。“进一步深化与国际标准的比对工作,是为了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做到知己知彼。此前,标委会开展了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标准的比对工作,下一步将启动与国际上顶级品牌的标准比对,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指标的比对上作出更高要求,并进一步通过标准做好质量分级。”他说。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金属餐饮及烹饪器具领域的团体标准工作,大力推动开展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也将是下一步标委会的工作重点之一。标委会将带领行业充分利用好团体标准市场化的特点,牢牢抓住市场关注热点、消费者痛点、项目采购需求等要素,通过产品指标的高水平、先进性,推动行业领军企业实施团体标准,最终达到引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此外,记者了解到,烹饪器具领域还将逐步启动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和“共生优品”评价工作。近年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制定了一系列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价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与上游企业制定材料和零部件标准,与电商平台/集采用户指定专项标准,去年还与云共生开展了“共生优品”评价要求系列标准等,涉及燃气具、厨卫产品、工具五金、日用品等诸多领域,这些标准的制定在提升高质量产品的市场供给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及“共生优品”评价工作吸引了在场专家委员的极大关注和期待。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烹饪器具产品,质量始终是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及“共生优品”评价都是质量建设工作的有效抓手,相信随着这两项工作在烹饪器具行业中的推进,将为行业树立标杆典范,培育高质量产品和品牌,引导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新一届专家委员热情踊跃地表达了对未来标准化工作的信心和希望,并纷纷提出建议。大家表示要继续积极参与到全国金属餐饮及烹饪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当中,共同为促进产业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还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