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行业绿色转型发展步入关键阶段

0
2024-06-26 来源:石油商报

 塑料的原材料主要来自石油、天然气。当前,“禁塑”浪潮正席卷全球,这将给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带来影响。6月4日,欧盟就塑料污染治理达成一致:从2030年起将禁止使用某些一次性包装,目标是逐步减少欧盟的包装垃圾,计划2040年比2018年减少15%以上。而前不久结束的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讨论的国际塑料公约已步入关键阶段,本报将带您了解国际塑料公约的前世今生。

 

 


国际塑料公约谈判应运而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塑料污染问题已处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这三重地球危机的前沿,近年来,国际社会已意识到这一严峻的环境危机,呼吁在全球层面解决塑料污染,并制定关于塑料污染的全球多边环境治理协定。如今,亟需一份系统性解决塑料污染的国际环境协定来治理塑料污染,提高资源利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国际塑料公约起源于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这是世界最高级别的环境决策机构,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现有193个会员国。自2014年第一次联合国环境大会起,塑料污染问题便被列为优先事项。到2017年第三次大会时,提出了全球共同应对塑料污染的构想。2021年,多国向联合国大会提交建议,主张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来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经过广泛讨论和决议,2022年3月在第五次联合国环境大会上,《终结塑料污染: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这一历史性决议正式诞生,并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进行磋商。该决议强调从塑料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综合治理污染。

 

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计划召开第五次会议,目标是在2024年底前完成文书的制定,并于2025年通过和开放签署。

 


塑料的管制范畴成为各国争议的焦点

“国际塑料公约”作为一项多边主义的产物,需要参会成员国协商一致方可通过。从目前状况来看,仍存在3个方面难以调和的争议:

 

一是公约限制范畴——是否限制塑料上游生产。根据第5/14号决议解决塑料问题的综合办法,各成员国围绕塑料全生命周期的范围存在争议:一些代表主张涵盖从提取、生产、设计、使用、消费、处置到补救的全过程,另一些则认为应限于从设计到废物管理的范围。核心争议在于是否限制塑料上游的生产,因其主要依赖化石燃料,生产越多,燃烧的化石燃料就越多。海湾石油生产国对此强力介入及反对。

 

二是法律约束力——是否强制性管控。国际塑料公约的核心争议在于其法律约束力,具体表现在是否对各国设定强制性管控措施,例如对初级塑料聚合物的生产设定全球削减目标,或对塑料中的危险化学品根据附件清单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而不是仅依靠国家自愿措施。

 

三是区别对待——塑料分类、循环利用。在谈判中,代表们认为塑料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应区分塑料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减少污染。研究表明,塑料包装和一次性塑料是主要污染源,尤其是柔性塑料薄膜和多功能塑料,占短寿命塑料的59%,却造成80%的污染。环保组织倡导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和鼓励多次重复使用,但更需从源头减量,将产品设计转向重复耐用,并建立重复使用系统。

 


国际塑料公约谈判为塑料污染治理按下加速键

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秘书处执行秘书长约蒂·马图尔·菲利普表示,循环经济是国际塑料公约的核心议题,这种经济模式强调资源节约、消除废弃物和污染,使产品和材料在其生命周期内维持最高价值,并促进自然系统再生。她强调,单靠回收无法解决塑料污染问题,需要从产品设计、生产和分发的各个环节采取生命周期方法,实现系统性变革。

 

塑料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淘汰、创新和循环,为可持续未来提供了新的愿景。这意味着努力消除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通过创新使所有必要的塑料安全地重复使用、回收或堆肥,并保持塑料在经济和环境中的循环利用。

 

国际塑料公约的重要性在于其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协同应对塑料污染,该公约强调国际合作以及构建塑料循环生态的重要性。涵盖塑料污染的各个方面,包括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基于塑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结合各国情况和能力,制定强制性和自愿性的方法,这些方法将通过资源效率和安全公正的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塑料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从产品设计到无害环境的废弃物管理。

 

构建塑料循环生态不仅是国际塑料公约的努力方向,更是其核心议题,通过系统性变革和国际合作,实现塑料的可持续管理。国际塑料公约谈判仍存在分歧,这表明在塑料循环经济构建过程中,需兼顾环境治理和经济可行性,尽管公约可能无法完全解决塑料污染问题,但全球合作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不断推进和塑料替代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有效管控塑料污染,随着治理路线图和实施路径的逐渐清晰,人类正迈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关键一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