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嫁日化明星业绩分化 丁家宜去年销量下滑50%

2013-06-25 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丁家宜2012年销量大幅下滑50 %。而这一爆料,刚好由于科蒂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相呼应。
  刚刚完成赴美上市的法国香水巨头科蒂被爆其耗资4亿美元收购的丁家宜正在成为公司业绩拖油瓶,科蒂招股说明书指由于丁家宜业绩不如预期,已做减值处理。
  近年来大宝、小护士、丁家宜等本土品牌纷纷被国外日化巨头所收购,但收购之后的境况正在发生分化。由于渠道被用作卡尼尔的市场开拓,小护士在广州各大卖场已经不见踪影,而丁家宜这一在被收购之前形势大好的新兴品牌,目前也在面临品牌老化的问题,一家广州商超的促销人员甚至指丁家宜“由于销售情况很不理想,可能很快会撤架”。
  丁家宜攀外资后由盛转衰
  丁家宜这一民族品牌,自2011年“从洋”跟了科蒂后,销量滑坡问题日益突出。
  “在中国护肤产品市场,丁家宜防晒市占率第一、男士市占率第二、洗面奶市占率第三、面膜第四。”这是丁家宜原东家珈侬生化科技在2010年对外的说法。珈侬生化科技当时还援引尼尔森的调查称,大陆的专业防晒乳液市场一年大约有十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而“每六罐防晒乳液就有一罐是丁家宜品牌,位居全国第一”。
  不过,在科蒂正筹划赴美上市前期,网上就有前员工爆料称,丁家宜2012年销量大幅下滑50%。而这一爆料,刚好有科蒂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相呼应。其招股说明书显示,由于业绩不如预期,科蒂已经对丁家宜做了减值处理。
  来自销售渠道的消息,亦显示这丁家宜日益突出的疲态。
  记者走访广州市内一家位于黄埔区的百佳超市,发现丁家宜只剩下了不到七个货架,品种也只有防晒霜、爽肤水和面霜三款产品。相比之下,摆放在同一货架的相宜本草就要引人注目得多,不仅货架是丁家宜的三倍有多,还配备了专门的促销员,可从其四大系列共十多款护肤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尽管价格上比相宜本草便宜不少,但据记者观察,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会选择价格稍贵的相宜本草。
  华润万家的情况和百佳类似,相宜本草和李医生的货架都比丁家宜要大,销售人员甚至称:“丁家宜可能很快会撤架,因为销售情况很不理想。”
  而此前被指占用了小护士渠道的卡尼尔表现也不抢眼,在同一超市,卡尼尔的货架比丁家宜还要小,也没有专门的促销员。两个品牌都没有开展促销活动,货品也少有人问津。
  此外,万宁广州金穗路店的化妆品专柜导购亦向南都记者直言,他们店之所以没有进丁家宜,主要是因为买的人很少。
  而依照广州日化行业的专家冯建军的说法,丁家宜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与其品牌老化不无关系。丁家宜此前在行业中被关注,此前主要是防晒产品市场,但现在谈到防晒,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丁家宜。
  本土品牌傍外企后处境分化
  事实上,丁家宜已经不是第一个被外资收购后出现销售问题的本土品牌。
  自2003年12月11日,欧莱雅集团签订收购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协议后。小护士就时常被爆出遭“雪藏”的问题。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当初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其实仅仅是看中小护士的渠道,因为小护士作为一个二线品牌,正是欧莱雅产品结构中未覆盖的,小护士的渠道刚好可以拿来培育欧莱雅自有的二线品牌卡尼尔。
  对此,欧莱雅中国则一直否认“雪藏”小护士,该公司发到南都记者的说法,一直强调欧莱雅将积极发展小护士品牌。
  然而,来自K A卖场方面的情况,却并不“支持”欧莱雅官方的说法。南都记者走访天河地区的多家华润万家,均未见小护士踪影,而其兄弟品牌卡尼尔,则占据了二线品牌柜台显著的货架。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以来,国内已经有近10个品牌“从洋”。除了小护士和丁家宜,2007年10月德国拜尔斯道夫(妮维雅母公司)购入丝宝国际集团旗下丝宝日化,这一收购令拜尔斯道夫得以快速获得了舒蕾、美涛、顺爽、风影四个中国品牌。此外,2008年7月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又高调收购了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四笔收购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仅大宝“从洋”相对较为顺利。这从广州市场的铺货情况即可见一斑。
  不论是在广州一些城乡结合部的本土小超市,还是诸如好又多、百佳、华润万家等大型K A卖场,大宝的货架均处在日化品类的显著位置。
  丧失地利人和遭本土品牌反攻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导致本土明星品牌嫁入外资日化后陷入困局的原因,不外乎渠道、人才的衔接不顺、市场场运作失败使然。
  “丁家宜的原老板庄文阳出售丁家宜给科蒂,拿到了大笔资金后,就又东山再起了。丁家宜此前的地区总代理有6~8个是庄文阳掌控的,而这些管理人员多数跟随庄文阳离开了丁家宜。”业内一位熟悉丁家宜的人士如是向南都记者说。
  而强生的成功,在业内看来,其实更多得益于该品牌与强生自有品牌的互补性。
  一位不愿具名的日化行业专家则指,接二连三的本土日化“从洋”失败案例出现,其实与本土日化品牌反攻外资品牌不无关系。
  以上海家化、百雀羚等一线本土品牌为例,这些品牌目前正在针对外资的围剿,从电视营销和渠道建设方面双双发起反击。此外,包括索芙特在内的二三线本土品牌也在试图通过经销商“低价包销”、多品牌打包的方式,重回K A卖场,而这些举措无疑又将对从了洋的丁家宜等品牌构成面对面的竞争。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