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从哲学维度破解难题的恩师李家民

分享到: 更多
2014-05-16 来源:华夏酒报

   致中和总工程师、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技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白酒3C计划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研究员

    (一)

    去年春节,我回沱牌镇走了一趟,在沱牌舍得集团的大门口徘徊了好一阵子,长久地凝望着绿荫葱葱的厂区,那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我1994年大学毕业,学的是食品发酵专业,很自然,也很自豪地选择沱牌作为人生奋斗之地。在这里,我有幸遇上了时任酒厂生技部部长、科研所负责人的李家民——一个差不多三十岁的年轻人。他比我年长几岁,既是领导,也是长兄,更是恩师。他那时正执着于人工窖泥老熟、红曲霉开发等课题的研究,我是课题组几个新成员中的一个,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火一般的热情影响和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让我们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学校里学那点知识在实践中几乎排不上用场,他就像学校里的老师一样不厌其烦地教我们。那时,我深刻理会了韩愈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在沱牌工作了整整十余年,有幸与李家民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后来,我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沱牌,可心里还是惦念那段挥洒了汗水、充实了青春的岁月和沱牌生态酿酒工业园如诗如画般的工作环境,更难忘鞭策我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恩师李家民。这些年来,我也时刻留意着沱牌舍得的发展,关注着恩师的人生和事业动态,也时不时通过电话向他请教学术上的一些难题。他再三“警告”我别说什么“请教”,而是“互相学习”。十多年过去,他已经是声名远播的生态酿酒学家、中国当代发明家、中国酿酒大师。2013年10月,他以中国(四川)酒界唯一人选进入“华西名人堂”,成为与文学家马识途、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巴蜀鬼才”魏明伦、经济学家林凌、电子学家李为民、动物学家赵尔宓等齐名的学界大家。

    这些年来,他为产业的发展、行业的进步、产品的研发、工艺的改革,做出了太多思考和实践,引领和倡导。前几日,我看到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白酒的“精、气、神”——白酒鉴评中的“五官九觉”》,顿觉醍醐灌顶。众人皆知,中国白酒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但白酒的物质属性是如何转化为精度属性的呢?这是中国白酒跨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难题,李家民从哲学的维度作出了回答,并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系统阐释。我豁然明白了什么,也就急不可待地写成了此文。

    (二)

    李家民的学术思想以“大质量观”为起点,“大勾调观”为拓展,最终凝结于“大生态观”。

    二十年前,我还是个被李家民领进白酒大门的“毛小伙子”。一边翻看教课书,一边就在别人面前卖弄什么叫“质量”—— 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李家民却有更加通俗的表达方式,他说,质量就是“以消费者健康和嗜好需求为导向而进行的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控制”。这其实是一种“大质量观”。基于此,他总能高屋建瓴地指明课题研究的方向。那时,沱牌正处于快速扩张时期,供不应求,新建窖池连年增长,如何解决规模扩大与产品质量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众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他先后攻克了“人工窖泥‘零添加’老熟技术”、“轮轮双轮底新工艺”等课题,率先建立了曲药、窖泥、红曲霉等质量安全鉴定标准,在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1997年,李家民提出“大勾调”理论。他指出,勾调不仅仅是酒本身的组合调味,还包括水、空气、环境的勾调。随后,他还试着将天、地、人、时、水、曲、料、窖、机、测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安等一切要素纳入勾调的范畴。李家民从理论上确立了中国白酒勾调的泛化,更有深意地阐述了白酒品质的地域、地理、要素、条件、工艺、技术等诸多层面和方面的整体重要性和关联性,这让他的创新空间大大扩展。仅以勾调水为例,他把磁化水、氧化水、融水、泉水、矿化水等都纳入研究范围。引进创新小分子团活性水处理设备,通过小分子团活性水处理设备多级过滤去除无益成分,保留有益成分形成小分子团活性水,具有溶解力强、扩散力大、代谢力强、渗透力快等特点,能很好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活化细胞养生健体等作用。其系列研究成果,大大提升了沱牌系列酒的风味质量和口感质量。“大勾调”理论的精妙之处在于将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的突破聚集到勾调,从而以其极致的体验和非凡的特色成就一个产业、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毫不夸张地说,“大勾调”理论是当时中国白酒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方法创新,但是没有引起整个行业的重视,实在可惜。

    李家民的思考远没有停止,有一天,他彻然而悟,人并不是酿酒的主体,而微生物才是。这一发现,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无比激动,他从哲学的维度触摸到了酿酒的“心脏”。这一发现直接催生了“生态酿酒学”。一切都不是偶然。李家民自幼深受道家文化影响,道家“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思维以及“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的思维方式与中国白酒乃天、地、人共酿的理念恰然契合。在他的影响和推动下,沱牌于上世纪末创建了中国首座生态酿酒工业园。李家民的生态酿酒并不局限于“为酿造微生物创造‘绿色’空间”、清洁与低碳生产以及单一的物质循环,而是以哲学、理论、技术三个层面为构架,以创新和文化作支撑,最终实现物质、能量、信息三大循环的系统工程。这就是他所说的“大生态观”。

    (三)

    细数起来,我在治学之路也走过了近二十个年头,见过很多大师级的人物。我时常在想,大师之大,大在哪里?查过《康熙字典》和《辞海》,也拜读过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的许多经典著作,我都没有找到确切的、中意的答案。而今,我在恩师李家民的身上,似乎找到了大师之“大”的几个关键词。

    其一,超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一个思想能够超前三五年就已经了不起了。李家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生态酿酒”思想,2001年就出版了专著《走向生态化经营》,并以专门的篇章深刻阐释了“生态文明”的要义。如果以2008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才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为时间点,那他的生态思想提前了十年以上。近年来,生态酿酒如一阵春风吹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先后二十余家白酒企业宣称实行生态化酿造和生态化经营,当然这里面体现得更多的是时尚或者潮流。

    其二,深度。李家民的生态酿酒研究不是简单的提个概念,搭个框框,再随便弄点粗枝烂叶填充在里面。他也是从概念入手,但他把概念送进了国家标准。他也搭了个框架,只不过这框架与众不同,他以40余项发明专利为骨架而谋生态酿酒学之“道”,即以产前、产中、产后的科学划分为前提,找出各个阶段的技术攻关点,将技术攻关点的成果上升为发明专利,通过发明专利促进生态酿酒标准体系的创建,由此开创了学科建设的新途径。至于框架里面的内容,那都是货真价实的珠宝。在理论层面,他提出了酿造“五三”原理,阐释了多菌种自然发酵过程中物系、菌系、酶系之间的关联规律,菌种、种群、群落的演替规律,相对封闭发酵体系“固—液—气”三相变化、氧气变化和温度变化规律等等。在标准层面,他建立了生态酿酒8P标准体系,像管药品一样管白酒,做药品一样做白酒,这是确保白酒卫生质量安全根本之道,对白酒企业建立分级准入制提供了重大参考价值。在应用研究方面,他还开展了《舍得系列酒酿造工艺》、《原粮汽爆技术》、《原粮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技术》等系列研究。在与市场对接方面,他率先提出生态酿酒产品的评价维度,即幽雅、舒适、健康。他总是强调:“白酒是消费嗜好品,要全心致力于消费嗜好研究,坚持‘三个面对’即面对面、面对心、面对口,努力做好原酒生产、酒体优化设计,全心全意将消费嗜好这篇文章写到酒里面去。只要顾客喝了说好,就是最大的安慰和奖赏。”

    其三,开阔。博大的心胸来自于深厚的学识,深厚的学识来自于开阔的眼界。在李家民看来,走出书斋,融入社会,学术之路将更加开阔。大约四年前,听朋友对我说,你在沱牌的李家民老师也开微博了?我笑笑,还是不大相信的。过了数月,朋友又说,他的微博粉丝还挺多的。我有点在意了。于是抱着好奇之心,走进了他的微博世界。他说,微博是开放式平台,固态白酒发酵也是开放式作业,关键看你“富集”什么?“培养”什么?他说,不能为学术而学术,学者也应当把目光盯着市场、盯着消费者。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因此,学术研究也就无止境了。盯着需求,你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他说,倾其一生,专注于一件事,做深做透,就能取得你意想不到的成功。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坚守这个一(好酒),不断酝酿散发出酒香,自然招来蜜蜂,必然收获甜蜜的事业。大道至简,简单才是生命最美丽的形式。他说,面对行业调整和市场竞争,我们要保持冷静,回归理性,建立一套重视战略和系统管理的全面、全员可持续成长的经营发展模式。走进李家民的微博世界,仿佛走进了一片开阔的天地。他以深邃的洞察力和表达力,传播着人文精神、人生哲理、品鉴体悟、管理启迪、营销大道、经营情怀,架起了行业、企业、产品与公众、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他的微言博语,既是道的,也是禅的;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既是情感的,也是思辨的。

    其四,沉寂。这个词的反面就是浮躁。“浮躁”原本是一个古老的词语,近些年的使用频率很高。它的流行或与香港流行音乐人王菲发行了一张名为《浮躁》的专辑以及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出版了一部名为《浮躁》小说有关,但更深刻的原因是这个词准确地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急功近利的心态。李家民却是相反的一类,首先是“沉”。十多年前,他就对我说过,做一个潜水员,沉到水下去;不要做游泳员,浮在水面上。再者要“寂”,就是要耐得寂寞。平心而论,像他这样功成名就之人,还有多少人乐意安安静静做学问,换了其他人,恐怕早就去享受灯红酒绿的生活去了,或者去名川大山过悠然旅行去了,或者去青草湖边高尔夫球场挥杆去了。然而,他依然沉寂在书斋,依然沉寂在研究室,依然沉寂在酒和糟醅的世界。

    (四)

    事实上,老师的成就还远不止白酒学科领域,在管理上,他也有令人侧目的建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李家民作为沱牌的生产技术负责人,借鉴农村“包产到户”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包窖到人”管理思路,即“将曲酒窖池及其生产管理承包给员工个人”,通过转换国有企业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激活了广大酿酒工人和科技人员学技术、钻工艺的热情,为沱牌的科技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较大幅度提高了出酒率和优质率。

    几年后,他又提出了沱牌质量及其管理发展战略思考,简称“1231管理思路”,随后又发展质量管理的“四品”战略。“1231管理思路”是指一个中心——质量;两个基本点——成本和服务;三个着眼于——着眼于正在做的事——落实,着眼于对已做之事进行理性思维——求是,着眼于为将干之事提供科学的战略设计——务实;一个立足点——创新。该管理成果为我国白酒行业总工程师的工作坐标建立了新的集域,打开了我国白酒行业总工程师的工作思路和视野,从新的角度和层面阐述了总工程师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四品”战略则是围绕品质、品牌、品味、品格这四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论述它们之间的思辨关系和实践关系,这“四品”尤如四个轮子,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同时必须协同作用方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作为总工程师,李家民还经常思考“企业与市场零距离”,“ 产品与消费者零距离”这些企业发展的基本问题。他更大的勇气还在于他将这样的思考付诸实践,并总结提炼完成了《标准化整合营销》一书。我曾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研读这部著作,以一个学生之见,我以为与其说它是一套营销理论,还不如说是质量管理思想的延展。我们所处在的智能化时代里,由于行为、习惯、思维,都被机器训练得规范化和标准化了,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第三方支持,而不是独立动手和思考了。恰好,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工程师们的强项。追求细节和完美,是工程师的特质。让产品说话,好产品才是硬道理成为了共识。移动互联网时代构建起来的关系网,让传播简单、快捷、低成本、高效率。在把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的基因植入传统行业以后,才发现颠覆传统产业和引领传统行业是标准化的升级,也就是新的标准的建设过程。质量管理思想的价值在营销管理中得以重建,我个人认为这就是这本著作的价值。

    重新回到“管理”概念,李家民说,管理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动发现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十多年前,这个定义就书写在15栋沱牌科研楼进门的显眼处,听说,它现在还在那里。我离开沱牌时就把这装进了脑子,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

    (五)

    每一个组织的发展,都要基于哲学的思考来统一。这就是MBA课程所说的战略。对于战略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什么?不能做什么?把减法做到最后,剩下的就是战略。如果没有什么剩下,就没有战略。

    如果从战略层面讲,生态酿酒是白酒行业新格局下的唯一可选择的新路径,是我国白酒产业升级唯一可选择的新坐标和新维度。历史都是由不可控制的、极端的和看起来不可能的事件组成的。从中国酒业发展历史来看,任何领先都是脆弱的,每一个转折时期都诞生新的领先者。在当前白酒业深度调整转型时期,高举生态酿酒这面旗帜既是权宜之计,更是长远大计。

    对中国白酒业现状而言,谈论历史和文化成为常态,将“生态”作为热炒热卖点者大而有之,但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者,沱牌是也,我的恩师李家民算一个先行者。从生态酿酒,到生态经营,到生态文化,再到生态文明无一不凝结着他的血汗和智慧。

    作为他的学生,真有些汗颜。尽管他对我有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诲,但我终究让他失望了,也就只有拿“不同的人生”之类的话宽慰自己。

    我在想,下一次,如果回沱牌镇,我不会再在沱牌舍得集团的大门口徘徊,我会径直走进生意盎然的生态园区,去看看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走到恩师李家民跟前,表达对他由衷的敬意。

    感谢沱牌舍得集团总工程师李家民十几年的培养之情。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