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印刷行业转型整合绿色育人

分享到: 更多
2015-01-19 来源: 中国纸网

    新年伊始,印刷行业转型调整的深度和广度继续扩大,服务于新闻出版行业的书刊印刷企业在成本上涨、数字媒体大发展等多重因素冲击下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在上述困局中坚守并突围,仍旧是2015年印刷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大浪淘沙后,唯有顺应行业发展大势、注重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脚踏实地、持续不断地思考与探索,谨慎选择转型方向,避免盲目投入和恶性竞争,印刷企业方能走到最后。

  刚刚过去的2014年,印刷企业处于艰难的调整中。有的认准前进方向,开始加速起航,比如天津长荣健豪云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瞄准基于互联网与电脑组版软件技术承担起管理与运营的合版印刷;有的已经轰然倒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陆续传出了一些坏消息,甚至包括一些被普遍看好的包装印刷企业。但是对绝大多数印刷企业而言,他们的市场定位、商业模式选择、员工观念的转变尚在进行中。

  在崭新的2015年,印刷企业的发展基调应该是转型升级继续进行,并将会在企业间的整合与进一步落实绿色印刷的工作要求上发力。同时,印刷市场的这一状况对印刷类院校学生的培养及就业也将带来一定影响。

  【转型】

  从中国银联招标座谈会看趋势从加工向服务转变

  【核心看点】在2015年,印刷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继续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印刷企业生存于市场的关键在于能帮助客户成长,如能让客户感到离不开你的帮助,那就成功了,唯如此,企业才能伴随着客户的成长而成长。

  在新年来临之前,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为改进银联标志的印制质量召开座谈会,征询改进意见。3家多年来为他们承印产品的规模印刷企业应邀与会。会上,银联分管印制的负责人提出,现在的标贴存在着红色在强光照射下易褪色、与不干胶印品在粘贴后容易起翘的问题,希望供应商能够就改进该产品质量、维护中国银联的市场形象提出建设性意见。结果,除了一家单位拿出了使用纳米油墨印刷的标贴给客户参考外,其他厂商均默默无语,拿不出任何方案。为此,该负责人只能要求这家唯一拿出方案的企业在一周后提交书面报告。

  从如上现象看本质,长期以来,印刷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加工型生产企业,客户要什么,企业就按照客户的要求做什么,竞争大都表现在价格、质量、周期上。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定位要从已习惯了的加工生产型转为现代服务型,不再像以往“以产品为中心”,而应该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地帮助客户改进工作,将帮助客户成功作为服务的本质,印刷只不过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企业完成了转型升级,意识到新时代企业角色发生的变化,那他们应该主动关心客户的产品,有分析、有建议,不仅是在客户发问时帮助客户解决产品存在的不足,而应该是在客户尚未意识到问题时,主动向客户提出改进建议,让客户意识到印刷企业的存在对维护自身品牌的重要作用。

  案例所反映的仅仅是与会的3家企业,如若有哪家企业在事前做足了功课,对该产品的现存问题做了认真分析并准备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就一定可以博得客户的赞誉,就一定能够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可以肯定地说,时至今日,在印刷行业内存在上述问题的印刷企业不在少数,他们能体会到市场开拓的艰辛,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明白如何才是符合市场的工作要求,即便是经营者已经有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但还没有真正成为每位员工的思想方法,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这将成为2015年印刷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分水岭。

  【整合】

  从数字印刷企业逆势收购看趋势整合之风呈席卷之势

  【核心看点】在市场近几年未见好转、供需关系未能达到新一轮平衡,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走势的背景下,2015年印刷企业间的整合将会有更大的动作出现。

  岁末,有地方印刷协会组织工作人员下基层调研。企业老总对市场的判断、对数字印刷前景的分析、对人才的要求五花八门,但有一家已在4个省(区、市)设立了十来家数字印刷门店的企业老总表示,尽管2014年经济形势难言理想,但自己还是认真地在准备逆势收购,2015年的目标是再增加2家。该老总认为,形势严峻对企业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关键在于企业拓展外部市场与加强内部管理的能力。

  从如上现象看本质,经过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传统行业在国内几乎都已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印刷同样如此,即便是顺应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数字印刷也是如此,门店收缩、转让、低价竞争在这一领域同样屡见不鲜。虽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开张与关闭都是一种市场行为,由无形的手按照市场需求做调节,但企业倒闭、歇业的情况增多,反映出的是排浪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能过剩、宏观经济状况的不振、消费需求的不充分,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管理不善出现的资金链断裂等情况。于是,市场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具有先进理念的企业去吞并理念落后的企业的现象,通过市场重组形成新的格局。

  从经济学的角度,整合、重组既是正常之举,也是社会发展的必需之举。经营者能够把危机看成是一种机遇,敢于逆势收购,只要是建筑在理性分析之上,只要是有一定的业务作保障即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早在2006年,美国印刷行业协会提出的市场三大发展趋势中“整合将会加剧”即是其中的一条。事实上,国内印刷业的整合也早已出现,这中间既有投资人根据市场需求主动收缩企业数量、企业规模、削减产能的,也有因经营不善、难以维持不得不关门被动收缩的。2015年,整合之风在印刷业内将继续席卷。

  【绿色】

  从北京拟征收VOC排放费看趋势绿色印刷要求逐级攀升

  【核心看点】2015年,必将是印刷企业进一步强调加大三废治理的一年,生产过程中排废情况相对严重的凹印、丝印面临的压力更大,已被视为整治重点的包装印刷业今后要通过环评估计要求也会提高。

  2014年7月24日,北京市颁布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名录》(2014年版),在禁止新建和扩建的明细清单“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名下,“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中使用溶剂型油墨或溶剂型涂料的印刷生产环节”榜上有名。岁末,又有人在相关会议上称:石油炼制、表面涂装和包装印刷3个行业将从2015年起在全国正式施行VOC排污收费。对印刷业究竟应该对环境污染承担多大的责任,是否应该在治理中列于如此显赫的位置,姑且不论,而且此消息也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证实,但传达出的印刷业应该更多的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却是清楚无疑。

  事实上,在北京市2013年的环保检查中,属于水泥、铸锻、印刷3个行业被责令整改的252家生产企业中,印刷企业居然多达183家,占比72.62%,令人惊诧。再有报道称:截至2013年10月末,北京市已关停退出的375家污染企业中包含17家包装印刷企业。

  从如上现象看本质,重视环境保护是人类对前期无度发展的一种反思,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在一段时间里,因为把印刷看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都市型工业、绿色工业,鼓励发展,有需求与无需求的都在搞印刷工业园区,导致整个市场供需失衡。现在意识到印刷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废水、废气与噪音,对周边环境与操作工人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强调要加以治理,这是认识上的进步。治理必然需要成本,在印刷行业早已进入微利时代以后,治理给企业带来的压力自然就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鞭策企业间的整合加剧,让环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生存于社会,让无力承担这部分社会责任的企业淘汰出局。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