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下的饮用水

分享到: 更多
2015-06-08 来源:食品商务网

        从5月24日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开始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包装饮用水名称应当真实、科学,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包装饮用水,只能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在这轮新规的规范下,之前在市场上见到的富氧水、矿物质水、活化水、能量水等纷繁复杂的名称将逐渐隐退,而这些产品中不少集中在高端饮用水行列。这样是否意味着新国标下的饮用水在定价上更加亲民呢?进入6月,无疑是饮用水销售的旺季,也是各家超市、厂商使出浑身解数进行促销跑量加大市场占有率的时候,此外,电商的加入对饮用水的销售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01单瓶涨多瓶装甩卖 瓶装饮用水价格两极分化

 

初夏,气温渐升,出门在外,带瓶水在身上随时好解渴。近段时间,杭城超市卖场的瓶装饮用水销售量开始进入一年中的旺季。

昨日,记者从杭州市物价局了解到,今年杭州超市瓶装饮用水价格现分化走势:继去年农夫山泉、康师傅等普通单瓶装饮用水零售端提价后,今年多个品牌的普通单瓶装水再现小幅上涨;与之相反的是,如果买那种塑封好的12瓶一组的多瓶装,反而可以少花钱。想要省钱,矿泉水可以一次买上一打。

涨: 多款瓶装水“身价”高过去年

“去年卖1.5元一瓶,今年就贵了3角钱。”前两天,市民肖先生在家附近的沃尔玛近江店大采购时,发现平时经常喝的农夫山泉瓶装水价格涨了。

记者从杭州市物价局的价格监测数据发现,这家超市的550毫升装农夫山泉瓶装水的身价见涨。去年6月5日售价1.5元一瓶,而昨天售价是1.8元一瓶。

[详细]

 

02饮用水“新国标”实施瓶装水只分三大类

 

从5月24日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开始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包装饮用水名称应当真实、科学,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包装饮用水,只能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在这轮新规的规范下,之前在市场上见到的富氧水、矿物质水、活化水、能量水等纷繁复杂的名称将逐渐隐退。

据了解,新的包装饮用水食品安全国标是强制性标准,适用范围包括除了饮用天然矿泉水以外的所有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除了名称要求外,还对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饮用水提出要求,当包装饮用水添加使用硫酸镁、硫酸锌、氯化钙、氯化钾等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时,需在产品名称的邻近位置标注类似字样。

喝水变得更简单

此次新国标的实施对整顿之前水市场乱象力度极大,在此之前,市场上面各种带有噱头的瓶装水标签层出不穷,消费者在购买时不仅搞不懂这些水之间的区别,而且极易糊里糊涂的花费高价。一般常见的普通矿泉水都在2元左右,但是一旦加上这些概念,就可能摇身一变变成十元左右的“高端水”,然而实际功效却令人存疑。

[详细]

 

03包装饮用水安全从“正名”开始(图)

 

自5月24日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正式实施,除了饮用天然矿泉水之外,新国标适用范围包括所有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包装饮用水新国标将带来怎样的变化,老百姓关注的水质安全问题能否得到进一步保障?《经济日报》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概念水”名称将消失

饮用水市场层出不穷的“概念水”早已令消费者眼花缭乱。5月30日下午,在北京沃尔玛宣武门店内,一位50多岁的女士一脸困惑,她正在选购瓶装饮用水,货架上有不同品牌的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矿物质水、饮用天然水、苏打水、蒸馏水等。“家中有个小外孙女,所以一般买瓶装水回家烧开后饮用。但每次选购都费老半天时间,牌子太多,也无法判断选择哪种水好。”这位女士告诉记者。

[详细]

 

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实施 品牌名和水种名莫混淆

 

据了解,这一新标准适用于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不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天然矿泉水将另行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也就是说,消费者以后买水,除了天然矿泉水外,市面上在售的包装饮用水只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

新国标规范统一包装饮用水分类

日前,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发现,货架上包装饮用水琳琅满目,包括饮用天然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矿物质水等,此外还包括部分企业主打的蒸馏水、富氧水、苏打水、太空水、弱碱性水等等,价格则从1到10元不等,很多消费者其实并没有搞清楚这些水有什么区别。

不过,新国标实施以后,这些问题相对就简单多了。根据新国标,包装饮用水的名称应当真实、科学,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包装饮用水。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包装通则》(GB 7718)的规定,应清晰、醒目、持久,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包装饮用水的产品名称不得标注“活化水”、“小分子团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学的内容。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