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口已达34%,体育消费最大市场红利已经到来

分享到: 更多
2017-03-22 来源: 体育创客空间

中国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的帷幕刚刚拉开,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商业界在体育健身产业的表现不算抢眼,知名度也不高。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中过时落伍的部分,正在经历深刻而又经常令人意外的变化。中国体育产业展现出真正的实力,未来也会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日益高涨,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形成了经常锻炼的习惯,即34%的中国人经常性地参与体育锻炼——较7年前28.2%的数据有了大幅提高。这一比例意味着中国积极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口高达4.34亿。

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催生的诸多自下而上因素的作用,以及政府政策鼓励所产生的自上而下的效应,未来这个百分比还会有进一步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培训等细分市场所吸引到的资金可与全国体育彩票等量齐观也就不足为奇了。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达2.25亿,中国消费升级正在悄然进行中,而体育消费也随之迎来了最大的市场红利。

ECN(Economist Corporate Network,“ECN”)董事康仕学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是个人消费增长将会持续高于GDP的增长,并且随着个人消费的增长,预计2030年个人消费总额将比2015年高出3倍。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体育产业蕴含着巨大机遇。”康仕学说。

而目前,北京每周至少锻炼一次的人口比例最高,为50%,国内体育活动活跃人口规模居于前列的其他省市包括,重庆、沈阳、上海和天津。鉴于国内各省市经济持续发展,各地居民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经济发展会带动消费能力的上升,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体育健康休闲相关产业的发展。

再过10年中国40岁以下人口将不足5.9亿,而40岁以上人口则将突破8亿,后者比前者多出36.4%。中国13.6亿人口中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人口差不多各占一半。报告预测,到2030年40岁以上人口将比40岁以下人口多出近40%。

表面来看这对国内体育健身行业来说或许是个坏消息。然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却具有一些优势,对体育和健身行业来说国内人口和消费力发展趋势总体是令人振奋的。更为重要的是,当今中国人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是前几代人做梦都不敢想的。

目前,中国国内个人消费额将增长超过3倍,接近14万亿美元,到2030年时这一数字将增长超过三倍。在中国老龄化过程中,民众的富裕程度也会上升。

Erick Haskell则比较了中国和美国以及印度体育市场的差别,他坦言:“安德玛” 在中国的售价比另外两国都要高。”

同时,他认为,中国和印度的体育市场都具有巨大潜力,但是很难比较哪个市场潜力更大,这由人口和经济等因素综合决定。

报告预测,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为1.9%,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将其提高至3%,这也是一个雄心勃勃也是切实可行的目标。

而在2016年12月27日,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2015年度体育产业统计数据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李颖川宣读了《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数据的公告》。公告显示,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7万亿元,增加值为549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

其中,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1238.2亿元和2755.5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65.7%和50.2%;体育服务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5713.6亿元和2703.6亿元,占比分别为33.4%和49.2%。

据悉,2015年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比2014年增长26.02%,“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长率为19.87%,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0.64%增长至0.8%。

报告认为,健身已经逐渐成为国民主要生活方式,同时也蕴藏巨大的发展和消费潜力。报告显示,国内据估有8000万-1亿老年人(几乎是清一色妇女)都热衷于“广场舞”这种舞蹈健身操运动。广场舞这种运动形式在国内老年人中蔚然成风,尽管也会招致非议,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也引来了国内企业和投资者竞相追捧。

滑雪等冰雪运动正逐步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运动,但仍落后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能够提高国民对于冬季运动的关注度和热情,高山雪上运动国内市场可能会迎来一个大发展。

此外,报告认为,推动中国社会运动健身热发展的最大潜在动力可能来自于传统武术和强身健体方法。传统武术和健身法(后者又称“养生术”)风靡今日之中国,不过这些文化色彩独特的体育健身手段也已与国家潮流脱节。释放国内体育健身市场潜力的一个重大机遇在于实现中国传统养生健体理念和现代消费需求的对接。

政府助力
  
政府着力将体育产业打造为中国发展和提升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增长领域,在此背景下,体育产业已成为构建繁荣、创新、高效、平衡经济体这一总体目标的一部分。此前政府主要强调的是提升高科技能力,而目前则开始注重将“肌力”作为“脑力”的一大补充。

中国国务院已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大目标,到2025年时实现该产业规模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合7,225亿美元)。这一量化指标也引发了热议。

我们估算中国体育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为1.9%,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将其提高至3%。这是一个雄心勃勃但也是切实可行的目标。美国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影响力方面的最大竞争对手,中国的亚洲邻国——韩国凭借媒体输出和国内繁荣的体育市场,在展现国家软实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据中国政府的测算,这两个国家体育产业在GDP中的占比都达到了3%。

我们预测2018年中国GDP增速将显著放缓,但个人消费则仍将保持5%以上的增速,超过GDP增速。换言之,即便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降2%左右,这也不会导致国内消费的衰退。

中国的经济体量及其在全球经济产出中的份额快速增长,这也对中国作为全球领先体育经济体的发展前景构成了支撑。受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中国的GDP在过去二十年里增长了超过15倍。

以前它在全球经济中所占份额微乎其微,而今天这一占比已接近13%。中国已成为一个成熟的经济大国,目前在基础产业方面已和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经济发展重点将转向包括体育健身在内的欠发达的经济领域。

为引导国内消费群体向理想的方向前进,中国政府推出了一揽子方针和计划,旨在加强全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在颁布《加速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这一重要文件后,国务院又于2016年配合“十三五规划”(2016至2020年)这一国民经济纲领性文件制定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 其中《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给予了武术等次级体育门类一席之地。

其中,政府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便是制定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至2050年)》。国家着力实现足球领域的三项伟业:再次进军世界杯决赛圈,举办一次世界杯,在世界杯夺冠。

在中国争取世界体育荣耀的过程中,足球相对其它体育项目更具诸多优势,但其当前的足球竞技水平还需大幅提升。

2017年3月中超联赛(CSL)迎来了新赛季,在之前的冬季转会窗口期国内俱乐部在引入外援上投入了3.31亿欧元(3.51亿美元)——不仅创下中国之最,而且比英超联赛转会方面的投入还多出了三分之一。

在投资领域,中国投资客对欧洲足球市场的投入已达15亿美元左右,并且还将为其心仪的欧洲俱乐部投资20多亿美元。

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由低成本制造业国家向消费驱动型经济体的华丽转身。今天中国既是家庭洗漱用品、移动电话和汽车等现代生活必需品最大的生产国,同时也是这些产品最大的消费国。

对于中国广大消费者而言,“力量”这个词在体育健身领域有着更深刻的含义。中国人越来越喜欢体育运动,收入水平的提高刺激着原本已经规模庞大的体育相关行业进一步发展,市场规模和发达程度随之水涨船高。
政府也在积极地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参与、提供资金、制定具体目标等方式努力将国家打造成为全球体育强国。

其影响远超经济层面。中国不仅在构建一个庞大的市场,还在降低社会过度老龄化的成本,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体育健身意识,建设一个物质消费更为富裕,民众身心更加健康的国度。

由此带来的内在裨益对普通百姓和市场中的工商企业都是一大潜在福音,其中热情和激情这两个任何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体育和积极的运动型生活方式的好处并投身其中,他们将成为塑造市场规模和特性的重要力量。除消费能力增长以外,国家规划、现诸报端的跨国投资、诸如数年后将举办的冬奥会这样的重大赛事以及中国体育健身运动爱好者的喜好等等都在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说,屡创纪录的广场舞大妈与中超联赛着力培育的未来足球巨星一样都是这一向前趋势的象征。中国大显身手的舞台已拉开帷幕,形形色色的角色正争先恐后挤上台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