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
贯彻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个国家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强调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体经字〔2013〕381号),要求有条件的场馆要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多元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大型体育场馆应当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增进群众健康,促进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公共体育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深化服务内涵,融合发展运动康复、教育培训、休闲旅游、大型会展、文化演艺等业态。
一、丰富硬件设施服务功能
一是做好场地设施规划设计。大型体育场馆占地面积大、投资高,在选址上一般都以便于满足群众体育需求和打造城市新增长极为目标。在规划大型体育场馆规模、项目和建设标准时,应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体育喜好,按照适当超前的要求来安排。在建筑设计上,要融入地方文化特色、融合周边生态景观。在功能设计上,既要考虑到体育赛会要求,又要考虑到开放运营需要,另外在坚持体育服务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兼顾配套服务功能。最典型的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北京城的规划与景观设计原则紧密结合,选址上向北延伸了北京城中轴线,景观设计沿用了城市棋盘式网格要求,建成了以国家体育中心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公共体育赛事活动核心建筑。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已经发展成为北京一个集文化、体育、会展、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城市功能区。
二是完善室内外公共体育设施。综合体和产业集群存在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在于将确定的空间发挥更多的服务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大型体育场馆新建时,要按照功能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一次性建设或预留空间建设功能齐全、产业链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对建成的大型体育场馆,通过增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体育设施。由于场馆内设施管理运营成本大,可以满足大型赛事活动和促进体育消费为主。同时,要充分利用室外空间,以普惠群众和集聚人气为主,因地制宜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笼式球场、拓展营地等室外健身设施。北京工人体育场在1958年被确定为首都工人阶级向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工程,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之一,经过几十年不断地改扩建,目前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形成不仅有由工人体育场和工人体育馆两大主建筑构成的超大型场馆建筑群,还有遍布室外健身设施的11万平方米的绿地,成为周边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三是配套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在大型体育场馆,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会展、演艺将越来越多,满足参加这些活动的需求,需要在大型场馆配套建设餐饮、住宿、会务、展览等设施。要给到场馆参加健身休闲活动的群众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还需要配套健身销售体育装备、食品饮料的门面房等设施。建设或安排体育社会组织办公用房、停车场等设施。当前群众的体育需求不仅要有便捷的体育场地设施,而且对了解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健身项目、采用合理的康复方式将有越来越大的需求,所以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集体质测试、健身指导、运动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指导站或体育医院显得越发必要。
二、拓展公共体育服务内容
一是坚持公共体育服务主要职责。大型体育场馆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或是政府为发展社会事业,以优惠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因而应当以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为主要职责。在向健身群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中,大型体育场馆要努力覆盖全人群和健身全过程,以免费和低收费为原则,为健身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依托自有场馆特色资源,举办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广泛发动群众进行体育健身。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承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积极与体育社会组织合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服务全民健身。加强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合作,承办其体育赛事活动。延长开放营业时间,分时段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并对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更加优惠的消费政策。增挂各类人群健身俱乐部、健身培训中心、体育学校等牌子,打造公共体育服务中心。
二是围绕体育发展相关服务业态。围绕体育主体产业积极向纵向和横向延伸产业链,能进一步盘活场馆资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大型体育场馆要对场馆主营业务和配套业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分配各个场地和空间的功能。可发掘场馆体育文化,开发大型赛事资源,组织体育旅游活动。可围绕自有体育特色资源,积极开展文化、健身等教育培训。可依托场馆大空间,广泛承接大型会展和文化演艺活动。可推动体育与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健身休闲业务。可依托城市地标性建筑、健身人流量大等优势,发展餐饮、住宿、购物、广告等业态。近年来,镇江市体育会展中心坚持“健身人群全覆盖、健身过程全覆盖、生命周期全覆盖”的理念,逐步走出了一条“1+X+Y”的创新之路,“1”指体育本体产业,“X”指体育延伸产业,“Y”指为体育本体产业和体育延伸产业提供商业配套及营销的系统,为促进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作出了较好示范。
三是应用新的手段丰富服务内涵。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大型体育场馆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对体育场地进行升级,打造智慧体育场馆。引入O2O模式,完善场地预订、赛事活动发布、健身知识普及、营销信息推广等的公共体育信息平台,为健身人群提供实时、实地、多渠道互动共享的服务。推广应用和销售智能化运动装备,提升群众健身效果。打造电子竞技活动品牌,为群众提供益智电子运动服务。南京奥体中心场馆集成信息网络、智能灯光等智能化系统,实现面向设备和管理人员的直接管理,在承办南京青奥会等体育赛事活动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运行团队的工作效率,同时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为群众提供便利的场地预定、信息发布、运动交友等服务。
三、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高效现代管理机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行业发展规律和自身特点,选择能够充分发挥场馆效能的运营模式。精心谋划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管理信息软件系统,提升场馆运营管理效率。应用大数据技术,为科学决策和市场营销提供依据。将服务质量、规范管理、经营业绩等作为主要内容,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工的职务和工资挂钩。
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场馆运营管理人才队伍,打造一支体育项目教练、市场营销、特种设备维护等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通过举办技能培训和竞赛、走出去交流学习、多岗位锻炼、鼓励员工晋升职称和考取从业资格等方式,加强内部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发展需要,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加强与高校合作,打造体育专业学生实践和实习基地。
三是提供优质公共体育服务。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应急预案,按照规定配备人员,规范操作。加强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及时做好更新维修。在公共体育服务上,坚持专业化和标准化操作,向健身群众提供规范服务。在延伸产业和配套服务上,积极引进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实现服务质与量的双重提升。实施问责制度,解决职工业务不精、态度不正的问题。畅通顾客意见反馈渠道,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