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民间工艺盼走出民舍 不少面临整体失传境地

分享到: 更多
2014-09-09 来源:水母网

惟妙惟肖的面塑和泥塑、精巧夺目的剪纸和草辫、巧夺天工的绒绣和葫芦雕刻……随着第五届山东文博会在济南拉开帷幕,我市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展风采的机会。但
是,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在日常生活中已难得一见,甚至不少面临整体失传的境地。一些民间艺人呼吁,应借助文博会的东风,重新寻找、传承、发扬它们,让民间工艺走出民间屋舍。

剪纸是我市比较常见的民间艺术。上世纪60、70年代,蓬莱、莱州、栖霞等地妇女,闲暇时坐在自家炕头,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三旋两转、剪随心舞,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剪纸。

“中国剪纸分布广泛,但以烟台为代表的胶东剪纸却凭借精巧秀丽、干净利索的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主要流派。”参加文博会的剪纸艺术大师朱曼华说,烟台剪纸的整体风格,画面紧凑,线条挺拔流畅。蓬莱、龙口、福山等地的剪纸,多采用阴阳结合的表现手法,虚实对比强烈,剪出的人物感情充沛,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而莱州、招远的剪纸则线条纤细,作品以小巧玲珑、纤丽多姿见长。

卡通式十二生肖、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山东名胜图……朱曼华的作品在文博会一经开展,便受到各方关注、好评,然而,像她这样的职业剪纸艺人,全市已不超过10人。

“剪纸艺术是需要经常相互交流和学习的,但是在烟台乃至山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渐渐没有了这种氛围。”朱曼华说。

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每次参加文化类别的展会和博览会,朱曼华都会背起她的相机,乐此不疲地到各个展位去仔细观摩,寻找创作灵感。“每次参加完博览会,老师都会‘闭关’一个星期左右,然后神采飞扬地拿着她设计的诸多图案,来跟我交流。”朱曼华的助手梁巧艳说,一件好的剪纸作品,重在巧妙构思,这个大约要占去朱曼华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

在文博会上,面塑制作大师陶永广的展位与泥塑制作大师陈玉录的展位紧紧相邻,他们的作品也让齐鲁儿女拍手叫好,但他们却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后继无人。

“民间工艺制作一是讲究天分,再者要有耐心,可是在我看来后者比前者更重要。”陶永广说,前前后后曾有10多人过来跟他拜师学艺,可是现在没有一位从事这项工艺。

民间工艺为何近几十年来,呈现日渐式微的变化?对此,陈玉录认为,是日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然,如简单易会的照相技术取代了画像,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取代了泥玩具,电影、电视的普及取代了皮影,复印、扫描技术替代了剪纸等,民间工艺赢得不了市场,艺人很难挣钱养活自己。

市场,确实是民间工艺发展的最大“敌人”,但同样也是一位“指路人”。正是认识到这一问题,在文博会上,我市各路艺人纷纷推出了众多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赢得了游客的青睐。其中,剪纸作品,不再停留在窗户上、书架里,而是全部装裱,可以直接挂在墙壁欣赏。草辫作品,更多是提篮、杯垫等日常用品,美观而环保。

“民间工艺品不是粗糙的代名词,它历经了上百年的传承发展,其作用无法被机器产品所完全替代。当然,在制作中,一定要注重创作和演变,这样才能为市场所接受。”朱曼华说,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并不等于不要民间艺术。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民间艺术更有广阔的市场,更有发展的空间。

艺术作品要适应市场,这在参加文博会的莱州草辫艺人曲学坤看来,非常赞同。“莱州几乎村村有草辫能手,这是蕴藏在民间的一笔巨大财富,也是有待开发的巨大生产力。”曲学坤说,可是由于没找到产品的卖点,多数草辫能人还停留在自娱、自足的小型生产水平,没能走出家门,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他希望能多举办类似的展会,以此带动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品走出民舍,迈向市场,最终实现文化富民。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