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产业因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弱势地位

2014-01-29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当印有“made in china”的皮制品热销全球,中国进而成为全球皮业大国的时候,中国的皮革产业正面临着诸多严峻的考验。

    有数据显示,2012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37.59亿元,同比增长14.5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68个百分点;1-5月,我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业利润总额224.87亿元,同比增长20.3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2.49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这是国内外原料价格波动、国际需求低迷、用工成本攀升等多重不利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根据世贸组织关于世界贸易的最新报告,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份额为10.4%。

    但2012年1-6月,我国皮革服装出口408万件,2.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8.9%和23.4%;同期我国半成品革出口4253吨,1581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4.5%和8.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制造业也出现全球化趋势,全球经济的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的皮革产业带来影响。产值达4000亿的中国皮革产业,如何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当是影响这个产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考验。

    我们看到,中国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今仍然没有摆脱全球巨头们的生产基地的尴尬境地。皮革产业亦是如此,在美国人眼中,珠三角一间数万人的制鞋工厂,也许不过是某家跨国鞋业公司的“核心工厂”而已。

    这种境况的直接后果就是,虽然从中国的工厂中流向全球的皮革产品越来越多,但海外市场的“中国制造”的背后,难见甚至不见中国品牌。

    更加严重的是,这种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弱势地位,是由于中国皮革产业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而导致的。

    首先,由于技术的缺乏,导致中国皮革产业除了中间的制造环节外,前端的制革技术、环保技术、设计创意,以及后端的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等,都与西方有着不小的差距。比如在环保问题上,欧盟于200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简称reach法规),就是通过限定化学品含量,来限制包括皮革在内的中国的相关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同时,也是由于环保问题,一些多年来把皮革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方政府,开始转而支持绿色的新兴产业,甚至把皮革业列入淘汰产业。技术水平的落后以及核心技术的缺乏,是制约中国皮革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此外,结构性矛盾也是影响中国皮革产业健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产品结构上,无论是箱包还是鞋业,中低档产品有过剩之势,高档产品少,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更少;在企业结构上,制革生产布局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大量的落后生产能力面临淘汰;在区域结构,产业过分集中在广东、福建以及长三角等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企业少,地区和市场及资源优势都得不到充分发挥;在人才结构上,整个产业的从业人员中技术、设计、营销等高端人才比例偏小。

    皮革工业是人类最古老的工业,皮革产业发展历史就是人类技能进步的历史。改革开放后,中国皮革产业得以蓬勃发展,中国皮业大国的地位牢不可破。但是,从皮业大国走向皮业强国,尚需中国皮革产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皮革产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始终以客观、理性的报道思考着产业的未来。我们希望中国皮革产业能够经受住外部和内部的多重考验,突破传统制造业的重围,走向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中国轻工业网公益广告文章页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