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凯盛公司:着力加快“新玻璃”产品研发生产

分享到: 更多
2017-12-12 来源:全球玻璃网

   一块玻璃,既能当电视屏幕,又能当窗帘,还能制成曲面显示屏......这些新技术应用展现了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作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重点“百日攻坚”项目之一,伊滨区凯盛电子信息显示材料(洛阳)深加工基地的两条国内领先的玻璃电子显示材料生产线已经试运行,预计8月正式投产。一块玻璃如何走好转型之路?请看记者日前来自凯盛公司的报道。
 
  玻璃可“变身”
 
 
  透明玻璃摇身一变成为巨型电视屏幕,用手指轻轻触摸可以进行快进、选择播放内容等操作。这种以往只能在科幻电影中见到的场景,如今已经变为现实,并有望很快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凯盛洛阳基地的产品展厅里,该公司展出了这套最新产品——智能玻璃投影屏。这块显示屏平常状态就是一块普通的透明玻璃板,但一接通电源、连上网线后,借助投影仪,这块玻璃板就变成了电视屏幕。
 
  “在这种玻璃上可以将图像无限放大,而且清晰度会比一般投影仪屏幕更高,尺寸也可以根据家庭情况进行私人定制。”凯盛洛阳基地常务副总经理赵勇介绍,今后这种智能玻璃还能实现更多“变身”,为“智慧家居”带来无限可能。
 
  玻璃“隐身衣”
 
  如今,家家户户都会安装窗帘。可您是否想过,在给玻璃注入科技元素后,就能完全替代窗帘。在展厅里,该公司负责人进行了相关演示。
 
  在展厅一侧,整面墙是一块透明玻璃。当技术人员按下电子按钮后,玻璃变成了深灰色,屋外的景象完全看不到;再按一下,玻璃又恢复成透明的。
 
  试想,当您上午想在客厅晒晒太阳、观赏窗外风景时,就可以将玻璃变为透明模式;
 
  到了夜晚,当您需要自己的隐私空间时,就可以将玻璃调为不透明。未来,还能将该玻璃接入网络,通过手机就能调节明暗,给市民带来更多新体验。
 
  “这类产品具有节能、环保、智能等多种特点。”赵勇介绍,液晶膜玻璃通过控制电场可以控制其在透明和不透明状态间自行转换,这种“新玻璃”产品的隔热、节能、私密等性能也十分突出,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任意挑选颜色。
 
  赵勇介绍,这种类似“隐身衣”的玻璃,在银行ATM机、银行储蓄柜台、淋浴房、会议室、保密车间等方面都有应用空间。
 
  以银行为例:在自助取款区域,当客户走近ATM机后,屏幕附近的感应器发现有人靠近,周围透明的玻璃瞬间变为不透明,利于更好地保护客户隐私;在储蓄柜台,当正常办理业务时,玻璃可调到透明状态,当柜台暂停服务时,玻璃可设置为不透明,甚至还能播放理财产品简介。
 
  玻璃“薄如蝉翼”
 
  0.15毫米的玻璃,是一个什么概念?
 
  一个成语非常贴切:薄如蝉翼。
 
  赵勇介绍,凯盛公司的安徽总部已经成功生产出0。15毫米电子玻璃,再度刷新行业纪录。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0.15毫米玻璃比一般A4纸还薄,而且能像纸一样弯曲,甚至柔韧性更强。
 
  据介绍,凯盛公司生产的手机玻璃,已应用于华为、小米、魅族、三星等知名品牌产品。
 
  “目前,我们的手机屏幕产品一般仍为硬屏,这种超薄电子玻璃产品,为将来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轻量化、柔性化奠定基础。”赵勇介绍,用了这种超薄电子显示玻璃,曲面屏手机、电脑,可折叠手机等新产品将成为可能。超薄“新玻璃”产品的市场前景被业界一致看好。
 
  打造玻璃产业新“科技爆发点”
 
  凯盛电子信息显示材料(洛阳)深加工基地,由国内电子信息显示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凯盛公司投资建设。
 
  文中介绍的这些产品,目前都是凯盛公司安徽总部的最新产品,下一步都将在洛阳基地逐步生产。
 
  凯盛洛阳基地总投资20亿元,目前一期工程两条生产线已经开始试生产,二期厂房主体结构已完工,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和墙板安装。按照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百日攻坚”行动计划,这两条生产线8月将正式投产,同时该项目二期厂房也将在8月全部正式完工。
 
  无边框、柔性屏、曲面玻璃......是各大手机品牌在新近产品发布会上力推的酷炫卖点,下一步这些产品都将在凯盛电子信息显示材料(洛阳)深加工基地生产。未来,该基地将形成3000万片信息显示玻璃基片、3000万片手机盖板及3000万片手机模组等触控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
 
  “我们将着力打造洛阳玻璃产业新的科技爆发点和经济增长点。”赵勇介绍,依托洛阳浮法玻璃这一传统优势,凯盛公司将围绕超薄镀膜玻璃深加工,着力拉长洛阳玻璃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玻璃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助力洛阳建设重要的新型显示材料基地。
 
  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玻璃曾享誉国内外,在科技创新日趋活跃的今天,传统玻璃产业如何打好产业转型攻坚硬仗?这些“新玻璃”应用产品,给我市相关企业带来了启示,也给传统玻璃产业转型提供了借鉴。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