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效照明论坛在京顺利闭幕

分享到: 更多
2014-11-18 来源:中国照明电器协会

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全球高效照明中心(GELC)主办,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NLTC)承办的“全球高效照明论坛”与APEC会议同期在北京召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域办执行主任Kaveh Zahedi先生、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何炳光、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葛云程、全球高效照明中心主任华树明等出席开幕仪式。Kaveh Zahedi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同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和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Achim Steiner先生向论坛发来了大会致辞视频。

  Kaveh Zahedi先生在开幕致辞中首先介绍了高效照明对减少碳排放、节能减排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随后表示UNEP一直致力于推动高效照明市场转型。他寄望本次照明论坛能够凝聚各方力量,为实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出的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目标做出贡献。

  本次论坛是照明界参会代表规格最高、阵容最强的一次盛会,与会代表除联合国和中国政府高级官员外,还包括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其中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的能源部、环保部及财政部;全球高效照明的领导者,如中国、巴西、欧盟、美国等;全球环境基金组织(GEF);联合国代理机构及其他国家和区域的代理机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DIO)、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发起的“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SE4All)等;一些具有投资意向的开发银行,如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全球领先的照明企业和厂商;全球知名的技术机构等均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此次论坛以推动高效照明发展为宗旨,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及各国政府和机构间缔结全球实现高效照明市场转型的行动计划,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和实施高效照明发展战略确定方向;并致力于搭建高效照明产业、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市场和国际金融界的三环对接平台,共同打造“高效-低碳”的世界。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根据会议内容设立了六个单元,其中又分为四个分会。四个分会的主题分别是市场监管、融资机制、能力建设和技术推广,主讲嘉宾从各个角度对主题进行了详尽阐述,随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在论坛的六个单元中,来自中外各国政府、UNEP、各个组织和机构的专家和嘉宾阐述了关于全球高效照明和离网照明的现状及对先进照明技术和系统发展机遇的展望;分享了国际及区域照明的先进案例,并介绍了他们在高效照明转型上的行动;介绍了全球高效照明技术的现状、对照明产业的憧憬,推动先进照明技术的行动计划及创新应用;以及阐述了在加快高效照明转型和如何实现低碳发展及能效目标方面的观点。

  本次论坛在关于高效照明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10日上午,半导体照明技术联盟轮值主席窦林平与国际Wi-fi联盟组织主席Edgar Figueroa先生签订了关于智能照明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共同致力于发展和提升智能照明技术,开启智能照明的新时代。

  在10日晚举行的欢迎晚宴上,Kaveh Zahedi先生为积极支持和推动高效照明发展的澳大利亚、突尼斯、智利等7个国家和地区,宜家、全球环境基金和GELC等三个机构颁发奖项。苏志民先生向阳光照明等10个对论坛的支持企业授予了荣誉证书。11日下午,本次论坛顺利闭幕。会后,本次论坛参会外宾及媒体记者一同前往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参观了代表国际先进照明水准的实验室和先进的检测方法。

  2009年,在全球环境基金会(GEF)支持下UNEP发起了“全球淘汰低效能照明产品”的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推进淘汰低效能照明产品,目前为止已有60多个发展中国家加入了UNEP高效照明合作伙伴项目,并签署了承诺于2016年淘汰低效能的照明产品。从2008年至今,中国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7.8亿只以上高效照明产品,使节能照明的理念深入百姓,为全球的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照明生产、销售与使用国,其照明工业对全球高效照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高度认可中国在照明领域所做出的节能减排工作和成就,并表示首次全球高效照明论坛选择在中国北京召开具有重大意义。

  全球高效照明论坛的召开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学习及应用中国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它的成功举办也向全世界进一步展现了中国走向照明强国的风范、展现中国照明行业和技术机构的实力,帮助中国在实现照明强国梦的道路上迈上新的台阶。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