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艺术结艺源远流长 爱好者“结缘”而聚

分享到: 更多
2015-01-14 来源:闽南网

       学油画出身的耿淑丽,在具有丰富民间美术资源的环境中长大。她从小喜欢手工艺,对民间文化很感兴趣。上大学之前,就掌握了剪纸、扎染、纸花、花灯、泥塑等民艺的基本制作原理。

  1999年初上大学时,她从书上看到,在欧洲的一个文艺界华人聚会上,一位女士现场制作一个大大的中国结,将聚会推向高潮的内容。当时,她心想中国结应该是民间的一种手工艺品,并留下印象深刻。

  1999年底第9届全国美展时期间看画展时,她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3楼正对楼梯口看到了卖“中国结”的专柜,还没看到招牌就认定那就是中国结。“当时的感觉就是被彻头彻尾地吸引了。”她说,现场有中国结价格高达2000元多到,柜台小女孩还为顾客做纽扣结戒指。次日,她便在琉璃厂的一家书店买到了《花结制作技巧》一书,回校后,照着书从头学到尾。

  2002年,大学毕业后来泉州工作,她便在学校开设结艺课程。她也前往台湾拜师学艺,并成为结艺高级师。除了平日不间断地制作,她还做了有关结艺历史发展、结法创新等内容的研究,并发表《中国古代装饰绳结中基本结出现年代及应用研究》、《1970至今台湾中国结艺发展与传承》、《泉州开元寺东西塔身雕像身上的装饰结》等论文。

  基本结是制作中国结最基本的编结方法,可以组合变化出复杂结形。上个世纪70年代,台湾的姚孟嘉通过两年民间调查,梳理出了双线结、平结、纽扣结、吉祥结、万字结、十字结、双联结、酢浆草结、团锦结、绶带结、盘长结、藻井结等12种基本结法。

  耿淑丽说,因为中国结跟其他东西不一样,剪纸、刺绣等技艺的花样都在图案变化上。而结艺本身有很多变化,12种基本结可以进行各种组合变化、穿线方式变化、形状变化等,千变万化,无穷无尽,非常丰富。

  耿淑丽到台湾拜访了近二十位专门做结艺研究或创作的结艺大师及爱好者,其中多位大师的祖籍都在漳州、晋江等地。她说,1月3日至3月1日,在台中市葫芦墩文化中心正在展出陈夏生等人的结艺展,希望也能够在泉州举办一场海峡两岸的结艺展,把台湾优秀的结艺带到福建来。

  作为中国结艺网站中国结文化论坛版主,她也和全国各地一些结艺爱好者建立了联系。2013年,她组织了福建省内的第一次结友会,进行结艺交流,也将技艺传教给结友们。

结友们因“结缘”而聚

  一开始,中国结爱好者们大都通过网络、书籍进行自学结饰品制作。久而久之,结艺网站逐渐成了他们学习、交流技艺,展示作品的重要平台。同时,结友们也慢慢建立了联系,由耿淑丽组织的结友会也因此展开。

  在厦门工作的马倩影16岁开始接触绳结挂饰制作,那时候她还是位高中生。后来,她通过结艺网站学习技艺,并通过上传作品等方式,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同时,她也通过网络平台认识了福建省内的一些结友,并发起创建了QQ群,供大家交流。现在虽然工作繁忙,她还是坚持做些小饰品,作为礼物供给别人。

  来自泉州鲤城区的“泉州文惠”是结友群中的一员。因为家中有生产绳结材料的小工坊,他平时也进行手机链、包饰、腰带等饰品制作。在他看来,手工绳结饰品较为精致,相比春节期间所用的普通挂饰,有的算得上是工艺品。

  “都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大多绳结手工艺者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编织,甚至创作的。对于他们而言,编织绳结饰品是业余爱好,基本不卖所做饰品。自结友们建立起亲密的联系后,他们又多了一种交流、学习和分享的渠道。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