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托起温州转型发展梦

分享到: 更多
2016-08-23 来源:温州日报


 
[导读]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在上周五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来自部门、企业、高校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们齐聚一堂,为我市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加速推进转型发展奏响“最强音”。

  在代表发言环节,与会者们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扶持、创新人才引进、重点科创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工作经验做法、产学研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发展举措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也为我市下一步对照“标杆”城市,探索出符合温州特点、具有温州特色的科技创新路子勾勒出美丽蓝图。

  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向来敢为天下先的温州,又将如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使创新真正成为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从与会者的“畅想曲”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三个“一批”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市科技局党委书记 邵潘锋

  上半年,我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9.32亿元,同比增长7.7%,新产品产值523.32亿元,同比增长30.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64.64亿元,同比增长28.25%。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着力三个“一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引进一批科技大项目,加快培育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企业,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设计研发、生产装备、企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融合应用,提升企业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生产;孵化一批温州特色的产业化项目,通过孵化器、众创空间、创客大赛等平台,孵化落地符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和企业。

  根据计划,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超过15%。市科技局将通过精准高效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企业、完善创新服务体系等助推创新驱动,加快使温州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的战略新高地。

  人才强市战略 助推科技新发展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招才局局长 胡永锋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基,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建设一流的人才生态环境是当前人才工作首要任务。市招才局将通过创新机制和通力合作,引进集聚更多科技和人才资源,造就更优人才科技发展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人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但与建设全面小康标杆城市的目标要求相比,与赶超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市人才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市招才局将全面把握市委和此次大会的要求,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和人才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市招才局将紧紧围绕发展需要,创新招才引智体制机制,让科技人才“活”起来,让人才科技成果“用”起来。全方位构建人才服务体系,真正让人才在温州有地位、有声誉。另外,着力营造支持人才关心人才的生态环境,努力创造适合人才创业创新、环境优越、文化包容的发展土壤。

  做好创新发展的 主平台和生力军

  温州浙南科技城管委会主任 赵典霖

  浙南科技城作为我市科创建设的大平台和创新发展的核心抓手,肩负着区域创新的历史重任,承载着城市东拓的重大使命。自今年1月4日动员大会以来,高起点快节奏开启了首年建设征程。紧盯创新创业新天地等首批开工项目,征收拆迁强力推进,招商引智有序开展,密集对接项目105个,顺利引进13个科创项目和4名“千人计划”人才。积极破解要素制约,融资45.6亿元,加快构建特色政策服务体系。

  启动建设8个月,以科创平台和环境打造为重点,浙南科技城扎实迈出了高效启动、高位发展的第一步。下一步,浙南科技城将盯紧盯牢重点任务,实现持续发力,高效推进。主动对标杭州,突出建设品质这一核心要义,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打造大平台、大项目、大配套。以创新创业新天地等重大项目的超常规推进,快速带动并呈现新城面貌。同时,把招商引智作为创新平台建设的生命线来抓,始终保持招大引强、招优引智的强劲态势。坚持大范围招商,充分利用温商优势和高校资源,强化精准招商、驻点招商,推动科创资源迅速集聚。改革创新优服务,全力打造“办事不出城”的服务模式和政策体系,构建活力竞相迸发的创新生态。

  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

  平阳县委书记 马永良

  去年以来,平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牢固树立“科技+”理念,全力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以培育主体、提升平台、夯实保障等三大措施,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今年1-7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3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5.2%,全市排名第二。

  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以企业培育、研发机构建设、产学研合作为重点抓手,重点扶持培育10家领军型企业、20家高成长型企业,建成机械、皮革、塑包等三大产业联盟,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试验与推广示范区顺利落户平阳。同时,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全面合作,实现“全国技术平阳用”。

  在提升创新平台方面,突出产业创新、公共创新、科技服务等平台提升、建设,重点抓好“1+1+10”产业平台,成立科创服务中心,加快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同时,全面推进共同打造众创空间“平阳版”。

  在夯实创新保障方面,全面深化“政产学研资介”改革,以最优的政府服务,力推科技创新。积极引导产业基金进入实体经济,积极探索“人才+资本+平台”模式,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集聚人才,筹建博士后工作站2家、院士工作站1家。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温州医科大学校长 吕帆

  温州医科大学将以高科技创新及产学研一体化为抓手,以浙南科技城、生命健康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为依托,更好地服务温州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来,学校大力发展眼视光学等特色优势学科,推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同时,以全球视野进行开放合作,与美国Bascom Palmer眼科中心达成协议,共同组建中美国际眼科和视觉科技联合研究中心;与生命科学领域排名世界第一的产学研机构Jackson Lab紧密沟通,进入实质性计划合作阶段,有效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的集聚。

  温医大及附属医院肩负以医疗技术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通过以5家附属医院为主体的临床医疗体系,与学校的基础研究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生态,为学校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医疗技术应用之间提供了无缝连接的大平台,使学校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学校下大力气促进特色优势学科成为人才引进与成长的平台。目前,与温医大紧密合作的中科院生材所,总计70人中有45人来自海外名校或国内985高校,成为温州地区高水平人才集聚密度最高的科研创新平台;在此平台上,温医大建立了骨科、皮肤科、眼科、口腔等材料及技术的研究项目,已初现成效。

  争做行业技术领跑者

  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让大

  奔腾激光是我国高功率激光切割设备最大的出口企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温州国家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激光产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领域,与“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密切相关。近年来,奔腾激光在温州落地,有力推动了电器、汽摩配、包装机械、制药机械等温州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目前,奔腾激光温州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年5月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下阶段还将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总投资5亿元,年产激光加工设备20亿元。

  奔腾激光能成为行业翘楚,得益于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公司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新产品研发,聘请三位意大利激光专家常驻中国,和中国工程师一起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使产品始终保持技术竞争力。同时,公司每年派遣优秀工程师赴德、美、意等国学习考察,了解行业最新进展。公司在温州落户后,与温州大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并在温州市高校中招聘本科专科生30多人,还从武汉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约160多人,有效支撑了奔腾激光的快速发展。作者:记者 孙余丹 林明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