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山編鐘是“曾國之謎” 禮器還是樂器有待考証

2013-07-12 来源:長江日報

  此次葉家山考古出土的5個編鐘,成為專家們關注的焦點。這套編鐘到底是禮器還是樂器?前仍是待解之謎。

  禮器還是樂器

  有待考証

  此次發掘出的5個編鐘裡,有4個是甬鐘,1個是?鐘。

  昨日,音樂考古專家、武漢音樂學院副院長李幼平介紹,盡管尚未對這套編鐘進行測音,但可以肯定4個甬鐘能發出不同的聲音。不過,它們能否有規律地發音,還很難確定。

  “它們作為隨葬品無疑是一種禮器,而且是一種響器,”李幼平說,“但是不是樂器,在音律上是否成編?目前還不能下結論。”

  資料顯示,曾侯乙編鐘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挂在3層鐘架上,最上層3組19件為鈕鐘,中下兩層5組共45件為甬鐘,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鐘共65件。

  “葉家山編鐘屬西周早期,隻有甬鐘和?鐘,西周晚期的曾侯乙編鐘又出現了鈕鐘。如果能証明前者也是一種樂器,說明曾侯乙是一個非常有創造性的音樂愛好者,他把‘西洋樂器’和‘民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了。”李幼平說。

  4個甬鐘

  兩兩一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所長王巍表示,編鐘的出現是此次考古的重大發現,出土時,4個甬鐘兩兩是一致的(形制),並且間隔放置,“這是什麼含義?它們的音律是什麼樣?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朱鳳瀚分析,編鐘在形制上很有特色,出土的4個甬鐘時期比較早,而?鐘是四虎?,可能屬於商晚期。

  此外,4個甬鐘裡有兩個帶有乳刺,這是西周比較早的鐘的一個特點,但另外兩個沒有乳刺,鐘應該也是湊起來的,“一個?定音,4個鐘用來測音,對西周的樂器制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但目前的資料還不足以更深的討論,這確實是曾國的一個謎”。

  武漢大學一位考古專家稱,?鐘始於南方,過去在中國北方出土過西周晚期的?鐘,可以認為是逐漸從南方流傳到北方的。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中国轻工业网公益广告文章页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