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缺口逐年加大 六必居经典酱瓜减产断货
老北京最“经典”的酱菜代表之一的酱瓜,受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影响正在面临断货。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由于多种酱菜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六必居、天源等老字号五十余种咸菜和酱料中,约有两成零售价格上浮。
“家里老人爱吃点咸菜,点名要吃酱瓜,但我跑了几家超市都没买到。”市民王先生一边抱怨买不到酱瓜,一边在超市里咸菜专区转悠,最终买了一份拳头大小的腌黄瓜条“代替”酱瓜,一上秤,10多元钱!“好家伙,如今咸菜比鲜菜价格贵!”
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家乐福超市及六必居前门总店看到,最贵的一种咸菜是每斤55元的酱桃仁,还有长得像手榴弹的包瓜,每斤28元。六必居销售部负责人崔先生介绍,在五十余种酱菜和酱料中,如今价格上浮的约有两成,大概十多种,提价幅度在5%-10%。“比如干黄酱由原来每斤3.9元涨到4.3元,酱瓜由每斤8.5元涨到10元,俗称‘熟疙瘩’的糖熟芥从每斤11元涨到13元,俗称‘鬼子姜’的甜酱地姜从每斤8.5元涨到9.5元。”
至于涨价的原因,崔先生将其归结为原料收购难。据他介绍,鲜黄瓜、苤蓝、豇豆、甘螺的收购价都是连年上涨。此外受产地限制,很多制作酱菜的原料只能在某地收购,像乳瓜只在浙江收购,甘螺只在内蒙古收购,农民种的越来越少,收购价格自然提升。
他举例说,“去年乳瓜原料收购价格整整翻了一倍,仅成本价就要每斤10元,但等制成酱菜产品,每斤零售价在15-19元左右。”崔先生说,虽然还得有人工、运输、调料等成本,但因为酱菜本身是亲民商品,价格订高了消费者又不买账,在双重矛盾下,此次六必居的乳瓜瓶装产品最终也只能提价20%。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北京人喜欢吃的酱瓜,近期在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多家超市六必居、天源专柜销售人员表示已经断货一段时间了。对此现象,崔先生表示除了个别直营店还有一点存货,要想吃这口确实要等到今年秋季了。
“按销量计算,六必居原计划每年从河北产区收200吨酱瓜,但由于种植量少,前年只收上来129吨,去年只收了75吨,市场缺口太大,肯定供不应求。”
据了解,老字号企业也不断从内部消耗成本,例如通过二商集团集中配货,通过大物流的方式内部节约成本。崔先生举例说,像乳瓜原料成本虽然上涨了一倍,但散装零售价却没有按这个比例加价,“属于赔钱卖,但仍在保证市场供应,尽量让市民吃的放心买得起。”
相关新闻
- 2013年全国食品行业主要商品境外市场2014/2/25 9:22:50
- 2013年全国食品行业主要商品境外市场2014/2/25 9:22:50
- 2013年1~9月全国食品行业进口市场分2013/11/28 9:36:01
- 我国乐器出口快速增长市场分析2013/10/15 16:20:54
- 2013年1~8月家具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2013/9/17 10:38:10
- 文体用品行业国际市场商业机会分析报告2013/8/7 9:46:32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