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碳酸饮料市场萎缩 斥资进军高端牛奶市场

分享到: 更多
2015-02-2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可口可乐去年净利润下滑接近20%,碳酸饮料市场萎缩,高端奶新型冷饮发展迅速。《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可口可乐品牌影响力正在下滑。

    央广网财经北京2月12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可口可乐的名字在饮料领域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力毋庸置疑,但是,随着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可口可乐也面临着新挑战。

    可口可乐最新公布的财政数据显示,去年公司净营收为459.98亿美元,同比下滑2%;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98亿美元,同比下滑17%,其中,第四季度净利润更是下滑了55%。

    总体来看,可口可乐去年的营收规模还是不错的,但是下滑趋势却令人有些担心。在营收下滑的大背景下,可口可乐却表示,公司旗下茶饮料和矿泉水品类中有3个品牌增速较快,2014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

    也有分析认为,虽然可口可乐四季度营收和净利都下滑,但已好于分析师的预期。

    看来,加快品类扩张,或许是让可口可乐这老品牌换发新活力的一种办法。在茶饮料和矿泉水的快速增长之外,还有媒体观察到另外一种趋势,可口可乐已经斥资进军高端牛奶市场,相关的产品,目前已经出现。

    那么,以软饮料起家的可口可乐,未来会出现什么变化呢?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可口可乐在饮料领域叱咤风云几十年,但是去年的财务数据却显示,可口可乐已经陷入了营收和纯利润双双下滑的境地。这是否意味着,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降?可乐是否会渐渐地在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线中退居次要地位?

    李光斗:可口可乐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品牌,它不仅是一种可乐,而且它的美国一个品牌符号,而且在一直是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的排名第一。但是在进入新的千年之后可口可乐的品牌地位在下降,现在谈起美国首先想到的是苹果、谷歌、Facebook包括特斯拉。可口可乐这次的利润和收入的双双下降其实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代表着互联网时代原来的那些品牌巨头的地位开始被撼动。

    经济之声:其实可口可乐的多元化战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比方说,果粒橙、冰露矿泉水都是可口可乐旗下的产品。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些品牌我们虽然比较熟悉,但是一般人并不容易把这些产品和可口可乐联系在一起。可口可乐这种多品牌的战略利弊如何评价?

    李光斗:这也说明竞争的态势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就知道一个企业是以主品牌打头阵的,包括可口可乐这是它的主导性的品牌,而消费者也是看中它品牌价值。但是互联网时代,80后、90后崛起之后,在全球出现了叫小众品牌这样一种概念,消费者对于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百年品牌,尤其年轻的一代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且他们用英文来说Whocare?不关心这些品牌你的历史有悠久,只关心你跟我发生的联系怎么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口可乐其实也在转型,它在各个领域在非碳酸饮料领域,在果汁领域,在水领域,包括高端牛奶领域都开始发力。可口可乐意识到了它的危机,并且做出了防范,从跨国公司战略决策上看到了事情的危险性。但是可口可乐本身品牌的下滑,历史上它受到了两次挑战,一是百事可乐以年轻人品牌来打败它,另外一个是碳酸饮料,可口可乐这种黑色的碳酸饮料这样一个固有的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了非常大的挑战,我觉得它的下滑还会继续。

    我们认为,一个快消品公司,要想长期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给品牌注入新活力,可口可乐利润下滑某种程度上映射出其品牌影响力的下滑。这个时候,扩张企业的产品线应该是明智之举。而可口可乐所面临的问题,也可能是国内外饮料企业早晚都会面临的问题,对此,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有必要仔细研究,未雨绸缪,这样才能持久地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

    有分析指出,这也说明在碳酸饮料市场相对萎缩的情况下,可口可乐的市场增速很可能会越来越倚重其他品类,近两年公司也在加码多元化,不断扩展产品品类来应对碳酸饮料增速放缓。

    北京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永军认为,在液态非酒精小包装市场,有水、果汁、碳酸饮料、含乳饮料和牛奶等五大品类,在全球市场,水、果汁、碳酸饮料基本都趋于饱和,尤其是可口可乐占据绝对优势的碳酸饮料,更是有下滑趋势。

    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穆泰康发表声明表示,“可口可乐全球专注创建本土创新品牌,并与广大本土装瓶合作伙伴携手,已成功在近十年内将十亿美元的品牌数量扩大一倍。”“我们正在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抓住全球非酒精类、即饮饮料行业的巨大增长机会。”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