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打造世界最大乐器文化产业“航母”

分享到: 更多
2015-05-04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通讯员孟卫力 刘恺兵 记者张凤环)4月16日,武强县国别园区内一派忙碌景象,总投资15.6亿元的德国GEWA公司武强基地项目二期车间、办公楼、物流中心正在装修;总投资24.6亿元的德国博兰斯勒武强钢琴基地项目,一期8个车间也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武强县委、县政府把国别园作为推进武强绿色崛起的有力抓手,加快建设力度,并依托国别园倾力打造世界最大的乐器文化产业“航母”。截至目前,共引进世界顶尖乐器企业3家,拥有国际性专利110项,全县乐器生产企业达51家,产品畅销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武强的乐器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西管乐器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为推进乐器产业聚集发展,该县在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占地3平方公里的乐器文化产业园,累计投资6.5亿元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先后吸引了德国GEWA、美国赛西里欧、德国博兰斯勒钢琴公司等多家世界知名乐器企业入驻园区。2014年,武强县乐器文化产业园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并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国别园”。
  
  国别园内引进的美国赛西里欧、德国博兰斯勒、德国GEWA都是乐器行业的世界一流企业,他们的生产、研发、销售能力在全球独占鳌头。所生产或经销的产品近万种,几乎涵盖了所有乐器产品。公司不仅在各种不同乐器产品中拥有公司的自主品牌,如“GEWA” 是用于高级提琴,贝斯,各种高级乐器箱包及数码钢琴等产品的品牌,而且还拥有多项欧美其他公司生产的著名品牌乐器的独家经销权。“目前,园内产品所拥有的世界性专利就达110多项,仅GEWA公司就有23项。”谈起国别园的建设,武强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永杰如数家珍。
  
  为充分发挥好国别园的火车头和助推器作用,推动武强乐器文化产业全面提档升级,该县一方面聘请中国人民大学编制了《乐器产业发展规划及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乐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扶持乐器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聘请清华大学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专家为县内乐器企业“把脉问诊”,量身打造了一整套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程序,构建起规范、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该县乐器企业与美国康—塞尔玛乐器、施坦威钢琴等国际名牌以及中国乐器协会、中国吉它学会、清华大学、北京乐器研究所等30余家科研院所机构建立长期产品开发合作关系,每年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100余项,并多次邀请中国乐器协会、中国吉它学会会长到武强进行技术指导。这些举措极大促进了以金音为龙头的本土乐器品牌的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本地乐器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推进产业聚集,该县把国别园的优势与县内乐器企业产业优势进行有效对接,充分利用河北金音集团作为县内乐器产业龙头企业和中国乐器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西管乐器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的有利地位,不断加大先进工艺、技艺以及管理理念在行业内的推广。该县与金音集团投资6亿元在国别园附近建起乐器企业孵化基地,吸引国内的中小乐器企业向园区聚集,先后吸引浙江三弟、武汉艾力卡等5家国内乐器企业入驻。在此基础上,该县拟与金音集团合作,在乐器孵化基地内建设学生乐器研发生产基地和文化创意产品展览物流中心,以此推动武强乐器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园区内已聚集乐器企业19家,全县乐器制造和配套加工企业从业人员6000余人,行业年产值10亿多元。
  
  武强的乐器产业不仅有了“量”的优势,更有了“质”的飞跃,并频频出现在国际性乐器展会上。在去年的上海国际乐器展上,该县11家西洋乐器企业如同舰队一般,齐刷刷闪亮登场,震惊了国内外客商,展会总成交额达5000余万元。
  
  国别园在带动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向武强聚集的同时,该县还依托乐器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延伸乐器文化产业发展链条。与北京璐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500万元建起璐德国际艺术学校,投资2.1亿元建起周窝音乐小镇,大力发展音乐教育培训体验产业,并在周窝音乐小镇成功举办了4届中国吉它文化节和3届麦田文化节,谋划了原创数字音乐基地项目,着力把周窝音乐小镇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国际性魅力小镇。全县初步形成了集乐器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人才培养、创意创作、音乐展演为一体的国际性全产业链条。 目前,在国别园的带动下,该县乐器产品已涵盖七大系列100多个品种,400多种规格,产品90%以上出口,畅销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该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亿元,占GDP比重17.9%。其中乐器行业增加值6.1亿元,占全县GDP比重12.1%。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