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任:爱上电池爱上锂

分享到: 更多
2017-02-17 来源:经济日报

人物小传:
  张天任,1962年出生,浙江长兴人,天能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1988年,张天任接手经营了一家濒临倒闭的村办电池厂,开始了创业生涯。如今,这家企业成为国内电池龙头企业,2007年作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在香港上市,张天任也成为中国绿色动力能源的领航者之一,担任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执行会长、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仅有3000余人口的浙江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千万富翁多达近百个,人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询问新川村致富的经验,几乎每个村民都会把这归功于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因为他们都是天能集团的员工,正是在张天任的带领下,当年那家难以为继的村办小厂,成为如今年销售额超过700亿元的国内最大新能源动力电池大型企业集团。新川村也从一穷二白的落后乡村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新农村“样板”。
    天能集团多年来领跑整个行业,产品以耐用、可靠而著称。此前刚刚发布的“2016年品牌价值榜单”中,天能集团品牌价值达到46.88亿元,位列电池行业首位。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张天任最为自豪的就是在创业过程中催生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天能集团成功的密码是什么?张天任是如何带领企业从一家村办小厂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张天任,听他谈自己一路走来的感悟。
    要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
    张天任创业的动机非常朴素,那就是改善生活。30年前的新川村穷苦不堪,村民主要靠卖山上的毛竹谋生,只有在逢年过节才吃得上一顿肉。张天任的童年是在泥巴垒墙、竹帘当门的农屋中度过的,父母淳朴敦厚、辛勤劳作的品格深深影响了作为家中次子的他。
    “想来想去,要改善自己的生活,还是得去闯一下。”1988年,年仅26岁的张天任作出了一个让全村人震惊不已的举动:用借来的5000元,承包了当时年产值不到8万元、负债却高达10多万元的村办企业长兴第一蓄电池厂。从此,张天任和电池结下了不解之缘。
    承包蓄电池厂后,为了找市场,张天任跑遍了当时上海浦东几乎所有做应急灯的工坊,寻求合作。“那时我身兼数职:老板、搬运工、业务员、技术员、会计,每天早上天不亮赶头班车,扛着一包电池进城去推销,遇到厂家要当场测试电池质量及容量时,我们一等就是8小时。最终浦东7家应急灯制造厂都与我们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张天任的带领下,这家半死不活的蓄电池厂第二年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不仅扭亏为赢,产值攀升至80多万元,第三年更是超过200万元。
    正当蓄电池生意风生水起的时候,张天任却产生了危机感。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加速发展,农村已逐渐缓解了供电不足的困境,应急电源的销量有所下降,市场在逐渐萎缩。“厂里没有当家产品,更没有高科技产品,靠一些科技含量很低的老三样,迟早免不了倒闭的命运。”张天任一直有个心结。
    上世纪90年代末,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张天任敏锐地意识到,动力电池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
    说干就干。1998年,张天任不惜重金聘请复旦大学教授驻厂研发攻关,他和专家、技术人员一起埋头实验室,对电池极板的厚度、硬度、间距等每一项数据做组合分析……并最终成功研发出“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同时,为进一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一次续航里程,天能集团又研发出“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
    1999年,在广西桂林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电动自行车里程大赛上,设定了一个质量底线——达标奖(40公里),一等奖要求跑60公里,一旦跑到70公里以上,即可获得特等奖。装载“天能”电池的电动车跑了100公里以上,让其他选手望尘莫及。
    赢得了比赛的天能电池,同样也赢得了市场,2001年天能电池销售收入首破亿元大关。前瞻的战略决策,爆发的市场需求,高效的产销布局,张天任带领天能集团大踏步前进。2005年天能集团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
    张天任并未被成绩遮住双眼,他清醒地意识到天能进一步发展的天花板。在他看来,未来的竞争是人才、资本、机制的综合竞争。如何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思前想后,上市是唯一的答案。
    上市不仅仅是募集到资金,事实上,当时天能集团的现金流相对充裕,并不急需现金,更重要的是,通过上市能规范化治理,打开天能的视野和格局,吸纳更多的人才。张天任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引进了香港新世界公司、美国普凯基金等,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入驻公司审计,变家族企业为股份制公司。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6月11日,天能集团旗下公司天能动力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
    提供领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虽然坐拥上亿元资产,生活上的张天任却是出了名的简朴。他不抽烟不喝酒,平日在公司就在食堂里和员工一起吃工作餐,出差也几乎都是高铁来回。
    但面对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张天任却舍得大手笔投入,对旧有的传统业务升级,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
    2009年6月份,天能集团投资18亿元在长兴吴山工业园区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工程于2012年建成投产,工厂污水实现零排放,铅回收率达99.9%以上,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先进的废电池无害化回收基地和再生铅示范工程。2016年12月底,天能集团年处理能力达15万吨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正式投入使用,集团年处理废旧铅蓄电池可达40万吨,相当于消化掉浙江省70%废旧电池。
    一个约10斤重的废旧铅蓄电池,经脱硫、结晶和低温熔炼等工序,可产生近7斤再生铅,5两多聚丙烯塑料,2斤硫酸钠,这些有价物质全部可再利用,可以说将废旧电池“吃干榨净”。“现在我们不仅能将自产的废旧铅蓄电池大部分回收再利用,也回收其他厂家生产的废旧铅蓄电池,希望为整个行业的环保切切实实做点事。”天能集团工作人员介绍。
    “从生产制造,到回收处理,再生冶炼,最后回到生产,我们尝试打造一个闭环式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改变铅蓄电池产业的发展之路。”张天任说,这是龙头企业的责任所在。如今,天能集团坚持每年的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额的3%,历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达10亿元以上。
    在张天任看来,绿色发展不只是理念的驱动,更是科技的驱动。近几年,天能集团先后研发并掌握了电解液配方、电池一致性、动力电池安全性、废旧电池资源再生回收处理等一批行业核心技术,获得3000多项国家授权专利。
    近年来,通过“全球引智”,天能集团还组建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洪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李文博士等国际一流专家组成的研发创新团队,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电池关键材料、装配工艺、成组和电池管理技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产业自身要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要从事绿色生产,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张天任介绍,做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商,是他给天能集团制定的愿景。2015年底,天能集团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管理系统通过专家验收。2016年,一方面,天能启动了产能扩建,锂电池产能将从原有的1.25GWH提升至2.25GWH,增长80%;另外,天能还借助国内资本市场的力量,集团旗下的锂电池将计划在新三板上市。随着天能锂电池管理技术和锂电PACK技术不断成熟,成为绿色能源方案解决商的目标逐渐成为现实。
    村企共建带动百姓共富
    张天任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经过了社会转型的洗礼和贫苦生活的历练,也因此多了一份情怀。他始终认为,企业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要产生造血功能。“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要让大家的钱袋子都鼓起来,形成一种造血机制,带动大家一起发展。”2008年,工作繁忙的张天任兼任起了新川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虽然身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总指挥”,但多年来,村里小到鸡毛蒜皮的家庭矛盾,都会找张天任来主持公道。一头要把一家年产值几百亿元的上市企业运作顺利,一边却要处理关于“油盐酱醋茶”的杂事。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责任心重,认真踏实。
    “30年前,我就在这里创业,当时村里集资建厂,每个人拿出500元、800元这样组建起来的,企业经过坎坷发展,也曾经面临停产,现在企业做大了,不能忘了这些最初的股东和乡亲们的支持,所以村里投票让我当书记,我也就义不容辞。”张天任说。
    创业之初帮大企业做贴牌加工,一旦没有订单,员工生活就成问题。张天任说,员工最初的幸福是跟着企业不吃亏,所以多年来他的想法是,不断改善条件增加员工收入,并通过给管理层持股来保证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果实。

    为此,张天任搭建了一个“村企联姻”的共赢平台。天能集团通过技术帮扶、资金支持、就业支撑等途径,引导村民参与到村级资源开发和配套服务企业的致富链条中。据不完全统计,天能集团已经为新川村及周边村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我们村近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在从事与天能集团相关的工作,很多村民不仅是天能的员工,不少还是天能的股东,每年通过工资、分红,他们的钱袋子迅速鼓了起来”。
“这个时代给我们普通人机会,让我们梦想的种子得以生根发芽。我们怎样回报这个社会?怎样对待生我养我的土地?这些都是时代赋予当代企业家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对这片土地心存敬畏,对时代常怀感恩。”张天任说。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