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睢县“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经验介绍

分享到: 更多
2017-07-17 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睢县人民政府

河南省睢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邓亮作大会典型发言

    一、睢县概况
    中原水城——睢县,位于中国河南省东部,地处豫东平原、黄淮腹地,隶属于商丘市,辖8镇12乡,545个行政村,总面积926平方公里,人口91万。
    睢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豫鲁苏皖四个省份和商汴周三座城市的结合部,毗邻华东、连接沿海,具备“中部的成本、东部的优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连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中转站、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现代交通体系建设日益完善,积极融入郑州“米”字型快速铁路网,东临京九铁路,南接商登高速,北倚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和郑徐高铁,豫S211、S214、S325、S327等4条省道贯穿全境,10分钟可上连霍高速、商登高速,1小时到达新郑机场,4小时到达连云港。变边缘为前沿,化被动为主动,是商丘市距离郑州航空港最近的城市,成功融入郑州航空港1小时经济圈。
    睢县历史悠久,英才辈出。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汉代誉称“锦绣襄邑”,是古代鞋服的重要产地。宋升拱州,金元时期因睢水泽被此地改称睢州,民国始称睢县,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称。这里有春秋时期宋襄公墓、唐代无忧寺塔、宋代圣寿寺塔、明代袁家山、清初汤斌祠等众多名胜古迹,涌现了汉代饱学名士东园公、宋代张去华和张师德“父子双状元”、明代抗倭名将袁可立、清初理学大师汤斌、现代著名诗人陈雨门和苏金伞、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任长霞等杰出人物。睢县是革命老区,上世纪二十年代,豫东第一个党支部在睢县建立;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睢、杞、太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区;解放战争中,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将军在这里妙手运筹了睢杞战役,睢杞战役纪念馆现存睢县境内。
    睢县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睢县北湖水面阔达万亩,是东起微山湖、西到西安、沿陇海线两侧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着力做好“水”文章,规划建设了凤凰水系和锦绣生态走廊景观水系。以北湖为中心,我们着力打造湖湖相连、水水相通的生态景观,相继开发建设了苏子湖、濯锦湖、恒山湖、甘菊湖、凤凰湖等五个卫星湖。全县绿化覆盖率达4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人均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县域湿地总面积1480公顷,人文自然景观丰富,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中原水城”,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生态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湿地公园。睢县以水为媒,多次举办全国皮划艇锦标赛、国际国内铁人三项赛、河南省青少年公路自行车冠军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吸引国内外体育健儿逐鹿水城的同时,实现了对外形象的不断提升,经济交流的不断加强。
    二、睢县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
    睢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9.6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近年来,睢县把制鞋作为主导产业精心培育,以建设中原鞋都为目标,强力实施“东引西融”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向东抢抓东南沿海制鞋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发展制鞋产业,打造“中原鞋都”、“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相继引进安踏嘉晋、广硕嘉鸿、豪烽等制鞋及鞋材企业69家(其中,3亿元以上制鞋企业12家,1亿元以上16家),制鞋年产能达7000万双,制鞋配套能力达到70%以上,中国市场十大运动鞋品牌中,已有阿迪达斯、耐克、斯凯奇、安踏、李宁、特步、361°等几大品牌落户睢县或在睢县生产,从业人员4万余人,年产值接近100亿元,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形成了产业集聚、就业增加、人口转移、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一)优化力量,凝聚招商合力
    坚持领导效应招商,县四大班子身先士卒,亲自抓招商引资,做到重点项目亲自督促、重点客商亲自接待、重大活动亲自参加、难点问题亲自解决,带头走出去、请进来,全力协调和组织招商引资工作。坚持集团攻坚,围绕福建晋江、浙江温岭、深圳、上海等地区产业转移,抽调各乡镇、县直部门精兵强将,组建一批“懂经济、懂项目、懂招商”的综合人才,打造专职招商“尖刀连”,发扬钉钉子精神和马上就办的作风,全面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分赴重点区域开展驻地招商,营造“干部带头招商,全民参与招商”的浓厚氛围。建立招商项目通报、信息共享机制,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合力攻坚,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最大强度发挥经济资源整合效应。
    (二)强化宣传,树立睢县新形象
    开展“宣传招商”,不断创新宣传手段,大力营造招商氛围,为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积极组织参加晋江鞋博会、中国皮革协会会议活动等重大节会,展示睢县形象。2015年5月29日,承办“2015年中国•睢县承接制鞋产业转移打造升级版产业基地高层论坛暨中原制鞋产业基地授牌仪式”。2016年5月9日-12日,承办中国皮革协会七届十次常务理事会暨2016年全国皮革行业协会工作会议及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睢县论坛。特别是利用活动之际,邀请400余名全国知名制鞋、鞋材企业负责人参加,积极宣传睢县的文化底蕴、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产业导向、招商政策等,切实推介睢县,促成了一批项目引进,吸引了更多全国各地的客商关注睢县,提升了睢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精准招商,壮大产业规模
    坚持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围绕制鞋,明确五定的原则,就是定位、定向、定点、定大、定责等“五定”原则。紧紧瞄准福建晋江、广东东莞、浙江温州等地,锁定行业龙头企业、品牌十强企业、上市企业,突出大小并举,注重延链补链,完善产业配套,开展驻地招商,大力推进协会招商、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着力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工夫,大力招引与主导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企业落地睢县,奋力实施链式招商、多元引进、抱团入驻、集群发展。先后引进安踏、广硕、特步、豪德盛等制鞋及海绵生产、EVA、DE、发泡生产、复合、抽条、面衬生产等配套企业60多家, 印刷工艺也逐步配套齐全,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四)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层次
    加强与专业机构沟通交流,先后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四川大学等10余家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加强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培养,抢占制鞋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免费为企业组织申报专利26项,引进制鞋设计、编程设计、模具制作、质量检测等专业技能人才近300名。主动对接促成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地睢县,重点建设了以服务制鞋产业为主的集商务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为企业创新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同时,着力发展“互联网+制鞋产业”,吸引30余家电商贸易企业入驻睢县电子商务中心,帮助制鞋实体工厂寻求广阔的销售市场,推动制鞋产业向纵深发展。
    (五)做优环境,保障产业发展
    在全力做好金融支持和土地保障工作的同时,针对制鞋、电子信息产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大力实施凤还巢、巧媳妇、安居乐业“三大工程”。一是“凤还巢”工程。鼓励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发展,大力推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主动融入制鞋产业链条,激发内生动力。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回流均超过1.2万人。二是“巧媳妇”工程。积极推进产业下乡,鼓励制鞋企业到乡村设立分厂或加工点,方便不能进城务工的留守妇女群体就地就近就业,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县从事制鞋相关产业的留守妇女达5000余人。三是安居乐业工程。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新建6所幼儿园、8所中小学校和1所三级甲等中医院,确保农民进得来、稳得住、生活好,实现“在集聚区打工、在县城安家”的梦想。
    (六)完善机制,狠抓工作落实
    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取得实效,创新工作运行机制是关键。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实行“1+X”工作法。对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套班子推进,定事、定人、定责,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倡导“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建立督查问责机制,实行挂旗评比制度,对产业集聚区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评比。实行“两个零接触”。项目建设期间,客商不与职能部门接触、不与村民接触,彻底杜绝职能部门吃拿卡要、周边村民强装强卸等问题。
    三、睢县政策优惠,前景广阔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陆续出台,进一步提振了广大投资者投资河南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河南自由贸易区建设获国家批准,地处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地带的睢县,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外来企业在睢县投资的环境将更加宽松有利。近年来,睢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制鞋和电子信息作为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对投资制鞋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客商,提供“全过程服务、低门槛进入、低成本运作、高利润回报”的良好环境,实行县级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企业制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的任何困难问题,对投资者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坚持做到“外商先发财,我们再发展”。围绕“争先晋位、富民强县”总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谋发展,建立马上办抓落实推进工作机制,务实重干,持续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全省排序由2011年第87位上升到2016年第48位,被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