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晖: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0
2019-11-13 来源:控制网

工业互联网,互联网的下半场,有着与消费互联网不同的特点,需要满足企业应用的高安全性、超可靠、低时延、大连接和个性化的要求。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可以帮助制造业拉长产业链,形成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从而提高效率,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并且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融通发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跨越发展,使工业经济各种要素资源能够高效共享。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ECC副理事长、AII秘书长余晓晖


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并通过全面深度感知、泛在连接传输、实时智能分析、动态决策优化与精准反馈控制,实现制造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创新生产模式与商业模式,推动形成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在采访中这样解释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正因如此,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塑造全球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载体,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 

 

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带来新机遇

 


2019年1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明确提出以构筑支撑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为目标,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网络、创新网络应用,规范发展秩序,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到2020年,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顶层设计。如今,业内对工业互联网的言论不绝于耳,此次记者针对工业互联网应用在制造业中的问题,特别邀请余晓晖为读者解答。
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大数据、区块链、AR/VR等新技术的融入将赋能制造业,带来巨大创新与变革机遇,但与工业的结合仍需攻克系列瓶颈。基础技术和产业、工业机理和知识的差距是长期挑战。“不可否认,新技术的融入是好的发展态势,显现出极大潜力。”余晓晖接着介绍道,“国际上,跨国企业往往是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但很多中小企业接受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在中国,企业相对发展历程不长,接受数字技术的意愿较高,这也导致中国出现的工业互联网创新模式非常多,特别是七零后、八零后的年轻企业家非常愿意做新技术的尝试与实践。
近几年在政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明显加快,从概念普及进入实践的生根阶段,与国际基本同步。正如余晓晖所言,不仅在中国,国外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也处在初期阶段。有利的是,我国创新与补课并行,形成了最为丰富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我国工业体系完备、场景需求丰富,且信息技术产业与互联网的能力较强,但发展不均衡,需求多元化。部分具有较好数字化基础的大型龙头企业与国外巨头的实践路径类似,均是借助工业互联网寻求系统性的智能化提升与业务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而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由于其技术、资金和人才的制约,信息化与工业底层基础较为薄弱,基本的自动化和信息化都没有完成,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路径,当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补课提供了新的平台,如轻量级的云化MES、云化ERP和工业APP等由于低成本和部署快捷的特点,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补课的重要新路径;同时,工业互联网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订单、金融资源等长期瓶颈问题也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模式。此外,我国消费性互联网的成功实践也为工业互联网解决产业链价值链资源配置优化提供了启发,形成了制造能力交易、产供销一体化、产融结合、规模化定制等融通发展的新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工业的基础产业供给体系能力一直较弱,工业互联网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赋能制造业,也给工业装备、工业网络、工控系统、工业软件等产业供给体系变革乃至工业机理突破等带来了新的机遇。”余晓晖阐述了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现状。 

 

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转型

 


近年来,中国工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需求,包括: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价值;促进商业模式创新;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围绕这些多样化的需求,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制造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应用探索中,形成了多种典型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余晓晖分析表示,从路径看,目前工业互联网已基本形成三大应用路径。一是面向企业内部的生产率提升,即利用工业互联网打通设备、产线、生产和运营系统,通过连接和数据智能,提升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打造智能工厂。二是面向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提升,即利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企业内外部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连接和数据智能全面提升协同能力,实现产品、生产和服务创新,推动业务和商业模式转型,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三是面向开放生态的平台运营,即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企业、产品、生产能力、用户等产业链资源,通过连接和数据智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平台相关企业的生产运营优化与业务创新,打造面向第三方的产业生态体系和平台经济。
从行业看,钢铁、石化、发电等原材料与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设备资产价值高、排放耗能高、安全生产风险大的流程行业,现阶段应用主要集中在全价值链一体化、资产管理、生产优化、能耗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电子信息、家电、汽车等产品种类少规模大的离散行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求高,产品多样性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大,现阶段应用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定制、产品质量优化、生产管理优化和产品后服务市场等方面,其中大规模定制成为我国特色应用模式。航空航天、船舶、工程机械等多品种小批量离散行业,具有产品结构复杂、价值高、生命周期长的特点,现阶段应用主要集中在协同设计与仿真论证、协同制造、供应链高效管理、设备远程运维等方面。
记者在和余晓晖的交谈中不难发现,工业互联网的使命就是能够更好地为国家、为产业提供数字化能力,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国际竞争,更好地满足全球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保障工业互联网安全

 


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主要可概括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其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
提到安全,余晓晖直言这不仅对于中国甚至全球都是挑战。其中还涉及两大体系,一个是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比如病毒、木马、数据资产泄露等等;另一个是工业中的功能安全和物理安全,比如安全生产、可靠运行、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安全等等,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两大安全深度融合交织。中国企业在安全问题上主要暴露出三个问题,余晓晖讲道:其一,技术层面,在打通开放的IT体系与封闭的OT体系的同时如何构建安全可信的保障体系,我认为从理论到实践上全球都没有根本性地解决这一问题;其二,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相比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与缺少IT方面的人才有关,尤其工业传统上是一个封闭体系下的生产操作,缺乏互联开放体系下应对安全挑战的经验和人才;其三,很多中国工业企业目前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尤其涉及到安全体系还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时。”保障互联网的安全也有相应举措,余晓晖总结了三点,首先,要提高思想层面的认识;第二,要在工业互联网体系设置时就将安全问题同步考虑进去,将安全体系设计到工业数字化的实施当中,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第三,需要和安全供应商、方案提供商一起考虑怎样做好安全的设计与部署,而得以深耕工业安全领域的第一要务就是首先要充分理解工业场景及工业需求。 回首过去三十年,包含工业互联网在内的新兴技术不断与传统产业结合,推动着工业制造业的转型。今天的中国正值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就在此刻,我们与数字化浪潮不期而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产业发展的方向,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初心,数字化成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工业互联网正在赋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采访的最后,余晓晖表示,应用探索与推广将是工业互联网下一阶段的发展主线,应用将牵引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从而真正体现出我国产业的综合性优势,同时也应抓住技术变革机遇,打造世界一流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的秘书长,余晓晖带领AII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的生态建设,相信未来工业互联网将在中国制造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