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为战“疫”赋能

0
2020-03-25 来源:工信部

导读:2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2015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遴选了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583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和19家标杆企业。这些项目的牵头单位和标杆企业遍布各行各业,大多属于行业龙头,产业链长、带动性强。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一批智能制造企业率先承担了保产保供、转产扩产的重任,在自动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体系的支撑下,快速实现了关键医疗物资及装备的产线搭建,在产线转换、原材料断供、产业链阻滞的纾困解困中,书写了中国“智造”的加速度,也向世界传递了制造强国崛起中的“智造”强音。

“智造”助力柔性转产


  “战役需要,我们就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智能制造变身“加速器”,有力支撑了企业在应对材料、设备、质检及管理体系快速转换中的及时响应和有效协同。

  从01,仅用了10天。从1100,用时20天。38日,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第100台口罩机下线并实现交付。在“三无”(无经验、无零件、无技术人员)情况下,企业基于前期建设的柔性化生产模式及智能工厂,转产平面口罩机,仅用10天就完成首台套研制并完成压力测试,20天内完成100台口罩机下线并交付。“硬核”央企的柔性转产,再一次验证了中国“智造”的韧性。
  在战“疫”前线,防护衣是确保医护人员安全的盔甲。浙江泰普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利用智能产线的模块化优势,在从未涉及的医用领域奋力开拓,由户外用品临时转产医用防护衣等防护装备,在规划转产车间、采装关键设备的基础上,用7天时间便快速完成约5000平方米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净化生产车间的改建,目前,企业用于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隔离衣的7条产线日产量达1.2万件以上。

“标杆”企业率先垂范


  在抗击疫情、保产保供的关键阶段,“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企业通过多年来在智能制造方面持续的投入和建设,凭借自动化产线及柔性化生产体系,加速实现了产线的转产转换,确保了关键物资的生产供应。

  鞍钢集团充分发挥自身智能工厂优势,第一时间调整物料供应、重新排产,仅用8天就顺利产出968吨镀锌汽车钢,与用户企业共同实现了对战“疫”前线急需负压救护车的保产保供。
  天津丹佛斯主要生产医院空调、新风系统的压缩机等配件。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工厂通过采集关键零部件的二维码信息,自动调用产品模块,实现了工艺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协同,为加急生产抗“疫”急需的产品型号提供了支撑。
  此次疫情防控中,海尔集团为山西侯马提供了医疗口罩端到端、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并在48小时内完成了生产资源配置。精准对接得益于海尔集团的卡奥斯物联网平台(COSMOPlat),能够帮助用户在线上完成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解决方案的制定和资源调配。
  随着疫情全球蔓延态势的出现,携手战“疫”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我国的智能制造企业将继续以新的速度产出更多质量稳定、可靠的装备和产品,在保障国家亟需的同时,让中国“智造”惠及全球。

 

  在战“疫”的攻坚期,人员流动难“痛点”、原材料供应“卡点”、物流运输“堵点”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难点,同时,也成为智能制造的“靶点”。凭借自动化车间、智能工厂、网络平台等优势,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标杆企业快速应对,精准纾困,率先实现复工复产,为产业链协同复工提供了样板,为智能化改造升级坚定了方向。

自动产线火力全开 智能工厂黑灯作业

  缓解人员流动难、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痛点”,最直接的“解药”就是机器换人,实现无人或少人化。这正是智能制造的优势之一。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研制打造的行业首条智能化生产线,在此次应对疫情中有效缓解了人工紧缺的压力,助推产能快速恢复。在生产车间里,一条能够兼容18道工序、生产20多种产品的智能生产线上,一名工人对10台机器操控自如。通过应用高功率激光-MAG复合焊接机器人、大吨位伸臂机器人等装备,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以上,210日复工率即超过98%
  巨石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利用机器人自动卸筒系统、原丝筒自动定位摆放系统、全自动物流输送系统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实现了玻纤生产全程的自动输送、识别、储存、分流,工序间输送无人工干预,识别和输送准确率达99.9%以上,避免了新冠肺炎的传播风险,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销售和出口创历史新高的佳绩。
  智能制造让宝钢位于宝山基地的冷轧热镀锌智能车间变成了一座24小时运转却不需多人值守的黑灯工厂。在200米长的生产线上,仅有2名工人流动检视,12台智能机器人承担了所有危脏难工作。每天10万吨成品钢卷的调运全部由无人吊机负责完成。依托数字化积淀,利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远程运维技术,企业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稳定生产的有效平衡。


平台网络远程协同 智慧物流助力疏


  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智能制造企业实现了线上快速响应、线下有序衔接,有效解决了原材料供应及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智能制造成为产业链协同复工的疏“堵”良方。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自身智慧物流平台构建的互联网物流新模式(产品+运营+服务),通过人、车、物、线的物联监控,在原辅料及产品往来管控上,明确了车辆运输详细清单及驾驶员信息,有效提升了物流供应链的智能化和抗风险能力。在满足疫情期间的物流管控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对内统筹生产、对外物流服务。

 

  施耐德电气无锡普洛菲斯电子有限公司通过端到端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了物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等所有环节从公司内部,到供应商,再到客户之间的在线协同,确保物料和成品的状态清晰、准确、同步,针对具体问题快速响应、快速协同。同时,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的远程运维和监控,在复工初始阶段设备人员到岗率不到10%的情况下,实现了所有产线的正常开动和对客户生产的远程支持。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覆盖产品设计、生产、运营和服务各环节的智能制造系统,搭建了协同供应商平台和协同制造平台,保障了生产物料的及时供应,实现了母公司与子公司及供应商企业的协同制造。同时通过远程运维平台,实现了对车辆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为疫情防控期间确保物流运输通畅提供有力支撑。

  疾风知劲草,战显担当。在战的初始阶段,智能制造不辱使命,确保了关键物资的及时保供;在战的攻坚阶段,智能制造再显张力,助力制造业快速复工复产,成为经济保增长的助推器。经考验,智能制造再一次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作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利器,必将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在多领域应用中更进一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