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体育用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完美结合

分享到: 更多
2018-03-14 来源: 中国体育报

  转型和升级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在2017年探索的重大课题,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也完成了“脱钩”转型一周年,联合会秘书长罗杰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行业现状及未来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企业转型受困 把握渠道品牌

  2017年,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大环境下,众多体育企业开始谋求转型。成功的转型可以助推企业在混战中脱颖而出,但不少企业转型直面的却是业绩出现下滑。以A股上市公司探路者为例,2015年其实施生态圈战略的升级,业务形成户外、旅行、体育三大事业群,并更名为“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月26日,A股上市公司探路者发布2017年度业绩预告,预告中披露探路者2017年预计亏损8400-8900万元,而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探路者盈利1.66亿元。

  体育用品行业的市场非常庞大,作为消费品,其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强大的市场竞争下,企业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但在转型中有些品牌能保持20%以上的持续增长,而有些企业业绩却有明显的下滑。对此,罗杰表示:“体育用品企业自身品牌、销售渠道单一或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是自身品牌升级面临的首要问题。前段时间,厦门有家规模较大健身器材厂倒闭了,这个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运营单一只做外单、没有自己的品牌,而且订单集中在一两家客户身上。当国外市场变化,客户没有订单提供时,企业便难以经营,甚至走向倒闭。”

  分析产业环境 夯实行业认知

  从宏观角度讲,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还处在成长期,谁对这个行业认知和储备得好,他就能更好的成长,反之结果则大不相同。“比如,大家都说去年健身制造业不好,但我在德国出访期间碰到国内一家主要健身企业老总,他就很自豪地表示去年他的业绩增长是20%,但他的邻居却倒闭了。”

  罗杰认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经历过两个特别好的时机,而众多体育用品品牌对市场的把握程度决定着体育企业发展高度。“2005年左右,阿迪达斯、耐克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成立运营公司,仅仅3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已经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正是这个发展的黄金期,让耐克和阿迪达斯迅速占领并稳固了自己在中国的市场。而包括李宁、安踏、特步、361°等国内运动品牌也在这一时期瞄准市场,着力发展,迎来第一轮的快速成长,占有中国市场的一席之地。”

  罗杰认为,第二个黄金发展期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那时候,包括安踏、李宁在内的国内运动品牌由于线下门店的疯狂扩张和去库存的经验不足,导致业绩大幅度下跌。其中李宁更是从89亿跌到40多亿,这其中也折射出当时企业对市场的把握不足。

  细分消费市场 服务也是产品

  体育用品由传统的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今天,只有充分认识市场、了解市场的企业,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企业升级转型的第一步就是设计制造能力的转变,从原有的简单的生产加工向研发制造晋级,这也是企业打造品牌的一个核心。此外,从体育产业角度来说,未来将制造业和服务业完美的结合,将会开拓出更大的市场。”罗杰坚信,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会迎来新的发展“黄金期”。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