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在路上——“体育+X”青海是这样做的

分享到: 更多
2018-03-22 来源:国家发改委

 伴随着国家体育产业政策的东风、产业资本的积极运作以及民众体育消费需求的迅猛增长,我国体育产业的大航海时代正式开启,“体育+X”模式创新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政府相关部门在互联网+、体育+、商业+、文化+等改革和创新的尝试中,不断走出自身的新路,体现出国家情怀、地方特色和改革思维的统一。为扩大全民健身人口、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奠定体育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北京市朝阳区、广东省广州市和山西省长治市通过体育+互联网,利用智能化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为体育场馆的资源利用和社会服务创造出一种新模式,有效提升场馆运营效率。贵州省贵阳市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在解决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等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出体育+生态公园的新形态,助推全民健身新生态,成为地方政府解决场地困难和发展特色体育产业的典范。江苏昆山的体育+商业综合体运营,打破了过去以商业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在引领国民消费方式和体育产业新模式方面,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和全国引领价值的道路。青海省西宁市、安徽省黄山市、广西南宁市、宁夏银川市等地以体育+休闲旅游的模式,形成了体育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发挥出较强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区域辐射效应,形成了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些案例体现出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省市均有一定的启示价值和借鉴作用。

青海省西宁市打造高原健身休闲基地

努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一、背景及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青海省西宁市作为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按照“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指导、整体推进,试点先行、辐射全省”的工作思路,以点带面,发挥区域辐射和产业扩散效应,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西宁市根据全市体育产业资源区域分布情况,确定了以建设“一个中心、三个基地”为基本框架的体育产业发展布局,在充分发挥市区首位度高、综合功能强的优势基础上,着力推进体育商务交流、体育旅游和体育赛事。卡阳,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纯洁的地方”,卡阳休闲健身产业基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西南部,地处高山林区,风光优美,空气清新,是距离西宁市最近的原始林区和高山牧场,森林覆盖率高达81.1%,户外健身休闲资源极为丰富。为了拓宽乡趣休闲体育产业规模,西宁市分三期开发建设集休闲体育与乡村旅游开发、保护及传承河湟农耕文化等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户外康体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户外体育产业,不断壮大体育产业规模,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卡阳休闲健身产业基地已建成18公里休闲徒步木栈道、石子按摩徒步道、800米水滑道、山地自行车越野道、摩托车道、房车露营基地、冬季滑雪场、攀岩区、康体健身区等设施及运动场所,户外体育休闲产业覆盖景区整个区域,体育休闲运动涉及户外运动休闲健身、极限、探险运动、体育拓展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健身以及时尚体育休闲体验等项目,并具备承办多种户外体育赛事、体育节庆会展等活动的能力。2016年,基地被青海省体育局评为“青海省休闲健身产业基地”,成为青海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典型。

 

卡阳休闲健身产业基地健身步道

二、发展历程

西宁市将卡阳休闲健身产业基地作为体育产业联系点发展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推进基地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体育产业发展模式。西宁市坚持以倡导低碳旅游、健康休闲、生态环保为理念,编制了《青海省卡阳休闲健身产业基地修建性详规》,优化产业布局,建设集体育竞技、户外健身、休闲旅游、科技教育、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影响力,以“天路起点,中国夏都,健康之旅”为吸引点,着力打造卡阳户外运动品牌。基地建立至今,共举办“乡趣杯”武术传统项目锦标赛、徒步嘉年华、抓羊比赛等各类大众的体育民俗活动151次,吸引不同职业、人群、年龄的参与者12万人次,扩大了卡阳休闲健身产业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展示了高原河湟特色的体育运动,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风俗文化,将体育的“动”与旅游的“静”相结合,用品牌赛事及特色体育活动使旅游景点、文化品牌“活”起来,聚集了人气,汇聚了财气,“赛事带旅游、品牌带效益”的聚合效应不断放大。

二是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健身消费市场。没有全民健身,没有广大老百姓的参与,就没有消费者和市场,就没有快速发展的体育旅游产业。西宁市将体育旅游与市民休闲结合起来,加快实现“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推进“人人运动”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和提升群众体育健身意识,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西宁市围绕卡阳休闲健身产业基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先后筹措各类资金约1.5亿元,着力建设涵盖徒步、探险、越野、竞技项目体验及河湟民俗活动的运动休闲线路和户外健身场所,并组织开展节假日健身游、寒暑假青少年健身夏(冬)令营、国庆节健身大套餐等大型节假日市民健身活动,开发群众健身消费市场。同时,积极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利用基地现有体育设施资源,创办和引进与体育相关的展览、展示、演出等商业活动,进一步做大做强会展产业,推进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

三是发挥带动作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运动爱好融入旅行中,愿意参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恢复体力精力、增强体育锻炼意识的运动休闲旅游项目,“体育+旅游”成为出游新趋势。为满足广大群众不断提高的健身需求,基地积极发展体育健身、康体休闲、体育旅游等体育产业新业态,促进体育、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卡阳休闲健身产业基地在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将户外运动与河湟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有效整合,建设了田野花海观赏区、乡村文化展示区、种植养殖认种认养区、餐饮接待服务区、乡村舞台展演区、生态农业种植区、休闲观光区、水上游乐垂钓区等功能区,实现“康体+度假+休闲”产业融合发展,让体育搭台、文化旅游唱戏。同时,以体育产业开发带动扶贫攻坚,坚持产业主导,创建“体育+文化+旅游”的商业模式,切实夯实扶贫基础,改善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16年12月,经青海省扶贫开发局考核通过,卡阳村成为青海省脱贫致富第一村,“卡阳样板”扶贫模式在青海省范围内推广。  

三、经验效果

通过不断的努力,卡阳休闲健身产业基地体育设施不断改善,品牌赛事精彩纷呈,体育产品日益丰富,以体育为特色的综合产业基地初步建成,并不断释放投资效益。

一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紧扣“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充分发挥体育在强筋骨、添智慧、保生态、促团结等方面的作用,体育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吸纳了更多的当地贫困村民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推动实现了贫困户“输血”向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机能的转变。通过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培育健身休闲市场主体,实现体育社会属性、民生属性、经济属性的有机统一。2016年,卡阳休闲健身产业基地相继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西宁市体育示范基地”“中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基地”和“全国自驾车营地”。

二是产业融合和业态创新相结合。西宁市深度挖掘景区河湟农耕文化、传统工艺、传统美食、传统民俗等资源,不断推出新型产品,推动实现景区向高端、生态、精致、特色的休闲度假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增强改革意识,强化法治思维,创新发展模式,突出科技引领,加强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整合各种要素,相互融合协同,推动健身休闲产业与优质资源、优势资本相结合,拓展体育产业面,延伸体育产业链,基地正在实现从“吃住行”到“游购娱”再到“运健学”的完美升级。

三是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相结合。西宁市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针对市场机制日益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的实际,优化基地休闲产业结构和布局,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基地定位“精众”市场,打出“快旅慢游”和“健身旅游”产品的旗号,把原来的“走马观花”变为“细游慢品”,加深参与者的体验,产生一批有重复意愿和重复购买能力的群体。同时,主动转变思路,引入体育运动,除增加常规的攀岩、垂钓、游泳、CS野战等户外拓展项目外,开发的马上、车上、路上、水上、沙上、草上、冰上、雪上项目更是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成功地将体育人口转化为卡阳的旅游人群,促进了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了健身人群和旅游收入双增长。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