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鲜牛奶安全背后的实力

分享到: 更多
2016-05-06 来源:消费日报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主席联席会暨农垦乳业发展峰会日前召开,此次大会集合了光明乳业、北京三元等行业巨头在内的十几家企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农垦 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朱航明总裁代表光明乳业与联盟其他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颁发令”,并于当日向社会发布。在业界看来,这一新质量标准算得 上是国家最高的生鲜乳质量标准体系,且已然严于国际水平。

  作为行业领头企业,光明乳业早就建立了一套完整体系,从源头到终端,全程监控,确保每一滴牛奶的品质安全。更是在去年12月29日率先发布 了《光明乳业全产业链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白皮书》(以下简称《食品安全白皮书》),书中对全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做出明确规范以及各项标准指标。在全产 业链管控理念的指导下,光明乳业正全力推进可追溯系统平台的建设;通过零缺陷理念,确实保证出厂的每一瓶、每一盒、每一杯产品都是安全的。由企业自己制定 并发布食品安全白皮书,在业内尚属首例,足以证明光明乳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严格自律的决心和行动。

 

  奶源管理标准对接国际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集合了全国奶牛养殖精英、乳品企业、科研院所的产业联盟,运作方式是政府指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企业层面来看,该联盟集合 了光明乳业、北京三元、黑龙江完达山、重庆中垦乳业、新疆西域春、首农畜牧、天津嘉立荷等一批“重量级”牛养殖与牛奶生产企业。与我国现行的标准相比,中 国农垦乳业联盟制定的《质量标准》将菌落总数调整到与欧美标准一致,从每毫升200万CFU以下调整到了每毫升10万CFU以下;并将我国现行标准中没有 的、反映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体细胞数首次纳入进来,标准为每毫升40万个以下。

  除了更严格的菌落总数指标、体细胞数指标,乳业联盟还对乳蛋白率做出了规定:相比2010国家生乳标准的2.8%,乳业联盟将乳蛋白率提高到3.0%,而这个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生鲜乳的优质标准。

  拥有自己的牧场,从不从个体散户收奶,规模养牛、机械化挤奶,保证奶源安全、可控……为了保证好的源头,这些都是光明过去一直在做的事情。 据了解,自2008年起,光明乳业关闭了小而散的奶源,投资新建规模化大型牧场,目前奶源100%来自“规模化、良种化、健康化”的牧场。截至2015年 底,光明乳业自有规模牧场35个,存栏母牛8万头、泌乳牛平均单产超10吨。光明乳业通过“基因级”管控奶牛,采用国际“基因组检测”手段,对产奶牛实施 选种选配,其下属3家公牛站已引进了生产与质量水平全球排名前100的优秀公牛遗传基因。

  在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的打造过程中,光明乳业力图使研发、生产、销售 及奶牛养殖各环节能够始终保持紧密联系。目前,光明乳业建立了三大系统:预防体系、评估系统、改善系统,从产品标准制定、产品质量评价、产品质量改善三个方面紧密控制产品质量。

 

  塑造全产业链竞争力

  根据光明乳业此前公布的《食品安全白皮书》内容,光明乳业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牧场到终端、全产业链把关”的产品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对全产业链风险因素的识别,对乳品硬件装备以及管理体系的升级,找出对风险因素管控的思路与对策,并以点带面的展示阶段成效。

  光明乳业在原奶的品质监控上重点发力,确保奶牛饲养、奶源生产、贮存、运输等过程万无一失。经严格检测合格后的原奶进入工厂后,光明乳业对 整个乳品生产过程的109个环节中确定了75个风险关键控制点,并对每个风险点都制定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预防为主,降低食品安全隐患,为生产安全的 精准“护航”。光明拥有自己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以华东为中心设立了26座现代化冷链配送中心,仓库总面积超过5.5万平米,运输覆盖终端网点约 16000个。对自有车辆的制冷与保温硬件设施均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最高等级“F”级别进行配备,同时配置了GPS车载监控系统与温度自动记录设备, 做到温度监控率100%。

  在全产业链控制过程中,光明乳业率先引入WCM世界级制造管理系统,结合了全球最好的工艺实践和改进方法,融合了供应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战略 成本管理、精益生产等全方位的管理要素,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管理上都已经对标国际标准,坚持持续改善。

  此外,目前光明乳业拥有包括依托光明乳业研究院建立的“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乳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级企业技 术中心”和“上海乳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大科研平台。光明乳业旗下研究院已与多家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在乳制品营养、益 生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研究,通过国际合作了解食品科技前沿动态,为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控提供文献和数据支撑。“全产业链食品安全 管理体系是光明乳业服务客户,做好产品的保障,2016年的光明乳业将不断累积全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股东、为员工、为社 会贡献更大的价值。”光明方面表示。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