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工业基地: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支撑
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量、效益水平快速提升,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跨越。老工业基地历经10年艰难的调整改造,浴火重生,成为推动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主导力量。
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始,河南就启动了以洛阳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郑州、洛阳、开封、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南阳等9个老工业基地,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持续进行调整改造,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历经了脱胎换骨的重生,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我省根据各市实际,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上进行了各具特色的艰难探索,洛阳的实践在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河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河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另一大亮点,是把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作为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要载体,构建纵向连接、全方面配套的特色产业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河南的老工业基地,经由“一五”、“二五”、“三线”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依靠独特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条件逐步形成。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9市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老区改造难、环境压力大等沉重负担,改革阻力重重,发展步履维艰。随着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思路逐渐成形,洛阳、郑州等很多曾因“改革阵痛”一度陷入困境的城市均摆脱了缓慢发展的魔咒。
经过10年努力,河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巩固提升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和新型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化工、有色、钢铁和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了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先导产业,现代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成长,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统计显示,2011年,9市实现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4.66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5%,比2002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0.5%,比2002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产权多元化,非公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而今,国务院批复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将河南省8市1区列入规划范围,其数量居中部省份之首。就此,这位负责人表示,“河南将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努力把老工业基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