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高粱酒难入大陆主流市场 欲借“习马会”东风重启“黑金刚”
作为“习马会”的重要配角,两瓶金门陈酿高粱酒作为“和平之酒”被赠送给习近平主席。这两瓶高华柱私藏的陈酒俗称“黑金刚”,如今早已绝版,而民间藏酒已然价格不菲,售价达2万元台币,比当年售价250元台币翻了80倍。
金门酒厂大陆总公司金门酒厂厦门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天宇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也是在当日看到新闻,才知道自家的“黑金刚”居然出现在了这样重要的场合。
虽然“黑金刚”已经绝版,但王天宇表示,总公司更老年份的陈酿依然库存充足,此次事件之后,“黑金刚”或有望重出江湖,甚至可以专门生产一批,以特供大陆市场。
近年改走亲民路线
金门酒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酒公司)在2004年正式进驻大陆,设立金门酒厂在大陆的全资子公司:金门酒厂(厦门)贸易有限公司,负责金门高粱酒在大陆区域的营运。此前,其在台湾已有一甲子年之悠久历史,且市场占有率超过8成。
此后,金门高粱酒在大陆的营业额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2010年,金酒公司总经理在厦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递增速度还不够快,计划在2012年至2016年这5年间,大陆市场的年营业额能达到10亿元。
不过就在金酒公司大陆直销店开到第四家时,2013年其营业额却受到大陆控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影响。据台媒报道,金酒公司2013年总营业收入159.34亿台币,较2012年的161亿多台币有所减少,其中厦门分公司营收7.4亿台币,较前年的9.9亿台币更是有明显减少。
这种状况在2014年持续,根据金酒厦门公司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数据显示,2014年金酒公司总营收132亿台币,厦门公司则下滑至6亿台币。
金酒公司认为,由于受大陆近几年控制三公消费等政策的影响,高端酒和礼盒酒品的销量出现下滑,但普饮系列酒品的销量却出现了不降反升的情况。
因此,此前一直坚持在大陆走高端路线的金酒也开始调整酒品价格策略,据金酒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金门酒厂近两年推出双龙系列普饮酒品,以其两百元以内的亲民价格、五百毫升的大众容量,致力于打造中低端市场。
吃亏在假冒酒上
进入大陆市场11年以来,金门高粱酒在大陆的直销网点也仅止于四家,且这四家都在厦门,以这个状况要实现10亿元的年销售额显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金酒公司的大陆策略是以深耕福建再拓展其他省份,但事实上福建却并非白酒消费大省。此外,金酒的酿造工艺也与大陆多数白酒酱香型工艺不同。
金门高粱酒授权经销商厦门龙正发公司负责人宋永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实际上他们的客户群体主要都集中在山东、湖南等一些喜好高度数白酒为主的区域,福建区域反而较少。金门高粱酒的主要品类都是58度左右的高度酒,口感也不同于大陆主流品牌的清香型,对于习惯酱香型的酒友而言,适应新的口味也需要一定的过程。
针对此种情况,金酒公司也开始针对大陆市场推出一些低度酒品。而对于清香型口味本身,祖籍山东的王天宇本人倒觉得问题不大,“喝酱香型的人很容易就能适应清香型”。
相对于上述的小差异,金酒公司拓展大陆市场的主要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此。
厦门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金门高粱酒在大陆的台湾高粱酒市场中名气确实最大,也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然而却吃亏在假酒上。而市场上的价格也让人眼花缭乱,直营店售价近300元的酒,在一些酒类专卖店不到200元就可以买到,有店家向记者介绍,由于他们是走“小三通”渠道直接带货进来,所以价格便宜。
而上述业内人士则透露,在大陆一些商超就发现了假冒的台湾高粱酒,在有的台湾酒专卖店,甚至能发现至少4~5种“金门高粱酒”,其中有走私过来的,也有A货,还有更差的假高粱酒等等,这些酒便宜的甚至十几元就能买到。
“有些人送礼专找便宜的酒。”该业内人士透露,眼下金门高粱酒在大陆的台湾高粱酒市场的占有率恐怕还不及1%。
“黑金刚”欲复出
金酒厦门公司对于市场上的假酒乱象也头疼不已,金酒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虽然目前金酒在台湾已经家喻户晓,但在大陆主要的白酒市场区域的知名度仍然偏低,当下的首要任务是让更多人了解金门高粱酒这个品牌。
据悉,目前金酒公司在大陆主要仍以授权经销商的传统方式拓展市场,由不同层级的大区和省级经销商往下发展,但由于两岸不同的电商管理措施,尽管其在台湾能达到8成市场占有率,但金酒公司本身至今还未“触电”——仍未开辟电商渠道。
金酒厦门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预计今年底,金门高粱将在大陆首次开设官方网络电商平台,以配合明年将启动的大规模大陆市场发展计划,而首要任务仍然是让金门高粱酒品牌进入大陆主流市场。
王天宇表示,希望借此次“习马会”的东风,再重启“和平之酒”——“黑金刚”生产线。对于大陆新厂的设立,王天宇也透露,事实上金酒公司已在考察之中,而对于注重品质的金酒公司而言,需要找到适合酿酒的水源、土壤环境,这个条件至关重要。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