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仍将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2013-05-17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近两年,我国轻工业部分出口订单转流向东南亚,但应该看到,这只是局部现象。目前,中国在产业链配套、产业集群化发展、人才及海外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仍在短时间内难以被东南亚各国赶超。我国轻工业当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配套整体优势,加速产品升级、品牌运营,使“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散发出新的活力。

与东南亚地区相比,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明显,但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及相关配套设计研发能力,经过30的发展,产业链条长且完善,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更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是东南亚国家无法在短期赶超的。

 “中国制造”之所以能走向世界,产业集聚是重要原因。只有围绕整个产业的产业链能在一定区域内落地,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内部产业间可以配对交易,产品的整体价格优势才可突显出来。近年,随着沿海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内陆省份的原料供应链也正日趋完善,使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得以巩固。

 “中国制造”的另一优势就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体制中的工人成本虽然有所上升,但处理工艺复杂的产品完全可以胜任,用料复杂、做工复杂的产品生产已成为外国订单选择在中国进行加工的核心竞争力。东南亚地区虽然有一定程度上的人工成本优势,但因其工人熟练程度不高,对复杂的加工工艺难以胜任。而我国长期积累的产业工人在这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且在短时间内不容易被东南亚企业赶超。

“人才”是“中国制造”的一种不可复制的财富。除中国拥有高等级技术工人外,经过三十年发展,我国大量外贸企业内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国际营销团队,这一点也是目前东南亚企业一时无法获得的。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成本优势并不是我们能长期依赖的,国外竞争对手也在快速发展之中。中国企业应加速品牌营运,争取在全球消费品这块蛋糕上有比较大的份额,否则制造业订单不断在国家间流动的历史将不断上演。品牌,才是中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高附加值的根本途径。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