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国内外宏观政策环境

2013-04-07 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   肖红丽

    一、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空间吃紧


          1、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2年以来,欧债危机反复和蔓延严重影响了欧元区经济,对其他经济体的外需造成较大冲击,全球经济发展明显减速。面对严峻的形势,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加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在刺激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市场复苏起到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复苏预期,缓解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但没有根本改变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局面,还推高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
   2、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负面冲击
   2013年,已进入第六个年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挤压着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空间。国际上也未能给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达国家继续推行紧缩的财政政策与超宽松货币政策,不断扩大从资本市场购买长期证券的规模,以此来增加银行系统流动性,压低政府债券利率,从而降低政府、居民和企业的信贷成本,刺激需求。但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之间在量化宽松上配合默契,无视量化宽松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这一负面冲击将是新兴经济体2013年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些新兴经济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采取积极政策阻止经济增长的进一步下滑,拉美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稳健财政政策的组合;印度则因为通货膨胀和财政及对外账户双赤字而面临有限的政策空间。
   3、中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
   中国经济从2012年年初的主动调低经济增速,到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再到四季度经济回暖,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进一步提高。这些政策措施体现出我国宏观调控的“组合”策略:一是计划、财税、金融“三大杠杆”紧密配合,既增加供给,又扩大需求;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相得益彰,既调控总量结构,又区别对待不同产业;三是“看不见的手”并不是“闲不住的手”,通过对行政审批项目集中清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二、 2012年以来我国主要宏观政策
   (一)“营改增”扩容小微企业减负
   2012年1月1日,上海市率先启动“营改增”试点工作;9月1日,北京市启动试点;10月1日,江苏省与安徽省加入试点;11月1日,福建省、广东省、厦门市和深圳市如期启动试点;12月1日,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和宁波市也启动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营改增”试点省市已达12个,已有约91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
   “营改增”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转型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结构性减税的时机到来,通过税制的调整与完善,可以为服务业、小微型企业等减负,以此促进经济的转型。
   (二)连续降息降准政策预调微调
  1、从2012年2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从2012年5月1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3、自2012年6月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由3.5%下调到3.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由6.56%下调到6.3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1)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4、自2012年7月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由3.25%下调到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由6.31%下调到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同时,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三)扶持节能环保政策持续给力
   2012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安排22亿元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安排16亿元支持推广高效电机。7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有关网络零售的管理条例也在推动之中。
   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55%左右,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引擎,消费政策的持续出台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总结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经验的基础上,一些替代接续政策的出台,以及节能环保产品消费扶持政策的发布,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稳外需”显效提振企业信心
   为支持发展对外贸易,2012年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扩大融资规模等8条政策措施。《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
   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外部需求严重不足,国内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使得2012年外贸形势严峻。外贸进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就业稳定肩负着重任,出台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十分必要,关键是要把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从2012年外贸数据来看,“稳外需”措施初见成效,外贸企业信心提升。
   (五)明确目标定位释放区域活力
   2012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中部地区定位于“三基地、一枢纽”,即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此外,国务院还相继批复了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关于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新规划的出台,使区域发展再获新动力。促进中部崛起的新文件明确将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六大区域,发展成为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使这些地区发展目标及定位更加明确和清晰。
   (六)“新36条”实施细则激发民资活力
   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出台。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新36条”实施细则共42条在2012年上半年全部出齐。各地在贯彻落实“新36条”实施细则的同时,也纷纷出台有针对性的鼓励措施,着力营造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同时在交通、能源、城建、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出一大批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建设运营的具体项目,民间投资规模稳步扩大。
   这一系列实施细则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创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提供了翔实具体、便于操作的实施方案和行动准则,对于打破行业垄断、激发民间资本的创业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设立试验区域金融综改揭幕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展金融综合改革。7月,国务院批准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12月,《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得国家批准。温州、珠三角、泉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拉开了中国金融综合改革的序幕。
   温州金改旨在探索民间融资“阳光化”,珠三角金改旨在探索金融国际化道路,泉州的金改则旨在扶持实体经济。尽管各地金改的着力点不同,但都从破解民间资金“投资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困境出发,通过地方金融创新发展,推动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使民间资本有效转化为产业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八)十二五规划相继出台,市场前景可期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一些重点经济领域五年规划相继出台,如《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
   每次五年规划的发布都会引得股市一阵“躁动”,人们从中看到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未来经济增长将主要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服务业发展规划,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则勾勒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九) 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国家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战略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其中涉及造纸和食品工业:
   造纸工业:推进节能降耗,淘汰小制浆、小造纸等落后产能;推进造纸行业与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发展,鼓励利用林业速生材、间伐材、小径材、林竹“三剩物”及农作物秸秆等制浆。提高废纸回收利用率,积极推动新闻纸全部使用再生纸; 构建造纸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15年,纸及纸板综合能耗降到530千克标准煤/吨,纸浆综合能耗降到370千克标准煤/吨,纸浆、纸及纸板生产平均取水量降到70立方米/吨,废纸利用率达到72%。
   食品工业:加强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广节能、节水、节粮工艺技术和装备。优化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中水和热的循环梯级利用。大幅度减少食品过度包装;推进食品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酵、酿酒行业重点推进利用酒糟、废液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其作为生产饲料、有机肥料、生物质能等原料利用。制糖行业重点推进利用蔗渣发电、造纸、生产建材产品,利用废糖蜜制酒精等。饮料行业重点对果渣、茶渣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其作为生产饲料或肥料的原料利用。加强废水循环利用。加强过期食品、召回食品的无风险资源化利用;推动食品行业与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构建食品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15年,食品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0年降低16%、30%,食品工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十)城镇化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泉
   在当前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和外需持续疲软的条件下,积极推进城镇化为我国经济增长培育新的动力源泉。城镇化不仅仅表现为城镇空间的扩展,更重要的还表现为人口的集聚和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大规模人口城镇化,会产生巨大的收入增长和消费转换效应。大量人口转为市民后,从买房、买家电到吃穿用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十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市场潜力大、带动性强的领域率先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下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大、带动性强的领域加快发展,发挥先导和支柱作用:一是发展现代基础设施。二是发展一批直接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新兴技术产业。三是节能减排技术产业推动绿色增长。四是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都是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十二)国家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着力增强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程,提升重点行业整体两化融合水平。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

  (十三)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扩大企业受惠面。实施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中小企业减征所得税对象和应税所得额范围。加快出台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研究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的相关政策。调整和优化消费环节税收结构,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对符合产业政策方向、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建议在一定期限内采取减缓政策。放宽金融企业市场准入门槛,落实民间资本创办村镇银行、股份制金融机构政策。鼓励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拓展多渠道融资,营造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