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抵押,艺术品金融化的大门正在被打开
近几年,借助金融工具和手段,艺术品正以各种方式被迅速金融化,艺术银行、艺术基金与信托投资、艺术品按揭与抵押、艺术品产权交易、艺术品证券化交易……从前在人们眼中“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艺术品,已经确切地走到人们的眼前。
艺术品金融化是中国艺术品行业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艺术行业要实现大的发展,必须要走金融化的道路。而且,不光是艺术品,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走金融化的道路。
艺术品金融化在西方金融界有悠久的历史
艺术品金融化,指的是研究如何将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范围”,以及使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将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等等。艺术品金融化是当代资本市场和金融界对艺术品市场的介入,是试图将艺术品市场资本化规范操作的尝试。
艺术品金融化在西方金融界有悠久的历史,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投资业务最大的几家银行,包括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荷兰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涉猎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银行服务系统,下设有专门的艺术银行部。银行的艺术银行服务项目里包括鉴定、估价、收藏、保存、艺术信托、艺术基金等专业的金融手段。
藏家将艺术品藏品保单交由银行保管,就可以以艺术品为担保从银行领取资金,作为其他类型投资的杠杆,同时,藏家还可以将藏品“租借”给银行举办展览等,获取额外的收入,艺术银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取利益,就是一种典型的双赢。
艺术品股票是艺术品金融化最耀眼的产品
中国走艺术品金融化的道路较晚,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第一步始于2005年。2005年,国内最早的艺术品基金“蓝玛克”艺术基金以5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当代画家刘小东的《十八罗汉》组画,揭开了艺术品金融化的序幕。据中国文交所董事局主席丁晓飞介绍,其实,国内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基金诞生于2007年,2007年6月18日,民生银行推出高端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成为内地第一家涉足艺术品投资领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掀起了国内文化艺术品金融化的浪潮。此后,其他形式的艺术品金融产品陆续推出。
这其中最耀眼、最火爆的金融产品就是艺术品股票,即利用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模式上市交易的文化艺术品权益份额资产包。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是2009年深圳文交所首创的,2010年7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采取权益拆分的方式,将1号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定价为200万,拆分称1000份,以2000元/份的价格主要销售给一些收藏家、金融机构、交易商,打造了一条“艺术家画廊交易商交易所投资人”的产业链条,揭开了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的序幕。
文化产业是未来中国的“国家战略”
自2016年“两会”公布,艺术品的公开上市后,大量热钱与财富人群涌进艺术品市场。收藏变成投资,买艺术品和煤老板买楼没有区别。市场上引领风骚的不再是传统藏家,而是呼风唤雨的金融资本。
而近年的房地产调控,也大大的刺激了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出路,大量资本家饿狼般的眼神瞄准了艺术品收藏市场,他们大肆购买行家手中的藏品,最后行家手中的货被卖光后,传统的意义上的收藏也就进入末期,资本大佬和热钱已成为市场主角,艺术品市场将飞速发展,哪里有钱,哪里就有市场。随着艺术品市场开始大规模发展,大量金融资本不断地进入艺术市场,文物艺术品的金融资产化渠道逐渐打通。就在今年,艺术品金融化的“资产化”已悄然拉开序幕。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