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用足用好优势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
奶产业是呼和浩特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中国乳都”也是呼和浩特市一张引以为傲的响亮名片。作为全国乳业发展的“排头兵”,呼和浩特市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政策扶持,奶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规模化养殖度不断提高,奶业经济呈现良性健康发展势头。同时也孕育了伊利、蒙牛等享誉世界的知名乳品企业。2018年,从“乳都”走出去的这两大乳企继续保持全球乳业前十强的骄人成绩,伊利位列第九,蒙牛位列第十。去年,呼和浩特市出台了《关于打造“中国乳都”升级版的若干意见》,内容为推进乳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从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对呼和浩特市符合条件的与乳业相关的种养殖企业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利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建成国际化乳产业集群、世界级乳业创新中心、优质奶源示范基地和农企利益紧密联结的“中国乳都”升级版,不断丰富呼和浩特市奶源结构,在全区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奶业振兴。
三年行动计划具体内容为:
——建成优质奶源示范基地。建立1—2处国家级标准化示范牧场和10处左右高水平标准化牧场,500头以上规模化牧场占比达到100%;建立中国乳业大学,形成全国牧场主学习交流中心;引进或建立高水平牧场管理机构,牧场管理全面实现标准化、智能化,奶源质量追溯和品质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成国际化乳产业集群。龙头骨干企业全部实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伊利、蒙牛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0%以上,乳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伊利、蒙牛向世界乳业五强迈进。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增加到50户以上,形成民族特色乳制品中小企业集群。
——建立世界级乳业创新中心。建立国际化乳业创新中心,建成乳业基础研究平台、奶牛研究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三大行业创新中心。新增各级乳业创新机构30家以上,引进相关创新人才300人以上,新增各类专利技术、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初步形成涵盖动植物繁育、疫病防控、营养健康、加工技术、包装技术、食品安全风险及应对、高端产品开发等产业链环节的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农企利益紧密联结机制。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奶农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地位确立,组织化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明显增强,奶农与乳品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今年,呼和浩特市又研究制定了奶业振兴扶持政策,全面提升呼和浩特乳业整体发展竞争力。扶持政策具体为:每年计划安排1亿元以上连续4年在优质牧草种植、新建牧场、改造升级牧场、外购奶牛、贷款贴息等方面进行补贴。计划到2022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50万头,年单产达到8.7吨,年产生鲜乳260万吨,配套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牧场管理全面实现标准化、智能化。奶源质量追溯和品质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缩小呼和浩特市乳企与乳业发达国家乳企的差距,用世界标准打造世界品质,开启创建“世界乳都”的新征程。
打造“中国乳都”升级版,如期实现三年行动计划,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尤为重要。
2018年,伊利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近800亿元,同期增长16.89%,较上年实现百亿级增长,创历年来最大增幅,净利润64.52亿元,继续蝉联亚洲第一,稳居全球乳业第一阵营。近年来,随着全球织网战略的推进,伊利全球创新网络已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目前,伊利的高端产品占比已经高达49%,居业内首位。今年伊利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强化产业链共赢的打造,出台更多产业扶持政策,继续创新融资模式和服务模式,加大力度践行国家奶业振兴计划,与合作伙伴构建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截至今年一季度,伊利集团累计纳税额约413.36亿元,累计为公益事业发展投入8亿元。伊利还将拿出2亿元资金用于奶牛品种改良,支持合作伙伴进一步优化提升奶牛品种,深入实施推动奶牛品质升级工程;另外规划2亿元资金,专项奖励优质青贮制作、防暑降温、平衡产犊等先进技术应用,以进一步从源头提升原奶品质及合作伙伴效益。
呼和浩特市另一家重量级乳企蒙牛集团通过“公司参控股牧场+社会化场+农户”模式,与农牧民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除了在收奶方面的保障,蒙牛还持续加大对奶源基地的资金扶持力度。这些资金已辐射自治区和全国所有合作牧场,满足他们在经营、建设等各领域的资金需求。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