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报告

分享到: 更多
2016-04-27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功能的饮料。据有关资料对功能性饮料的分类,认为广义的功能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

    最近大伙儿都在热议谁加逆天,价格折合成元/升之后竟然可以与汽油老大相匹敌,“喝不起水”竟成为了时代的困境。

    尽管如此,市面上还是有那么些受消费者喜爱的热销饮品的。在这些热销饮品中功能饮料绝对称得上是极品,价格可以狂甩“汽油”好几条街,而消费者们却对其钟爱有加。

    目前,功能饮料在我国收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我国逐渐成为功能性饮料的消费大国。中商企业研究院研究《2016-2020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决策报告》显示:2009-2015年间,我国功能饮料行业零售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3.11%,我国功能饮料行业零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6.59%。

    随着功能饮料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人们对营养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功能饮料的比重将有所提高,功能饮料市场前景可期。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6-2020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决策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功能饮料零售量将达到150.37亿升,零售额将达到1635.28亿元。

    功能饮料的概念进入我国已有10年,但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量与全世界人均每年7公斤的消费量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还需让我国消费者对功能饮料有更多的了解以提高其接受程度,也可看到功能饮料消费的巨大空间。

    “健康消费理念”将成为未来我国饮料市场的消费新趋势。营养强化饮料、保健饮料、茶饮料、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正处于强势发展的态势,功能饮料将有更大的需求。

    近几年,全球功能饮料市场规模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超过10%

2016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报告

2016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报告

    国内功能性饮料市场潜力巨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饮料业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碳酸类、果蔬汁类、瓶装水类、牛奶/酸奶类、即饮茶类、特殊用途饮料(功能饮料)六种类型的饮料构成饮料市场的基本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饮料业的发展更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90年代初期,以冰红茶为代表产品;第二阶段为90年代末期,以能量饮料、运动饮料为代表产品;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后,功能性饮料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能量的补充在体育运动中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水的补充。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目前虽然我国体育人口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的人口多,而且随着健康意识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运动人口绝对数科和相对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运动饮料的市场前景自然还非常可观。

2016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报告

2016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报告

2016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报告

2016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报告

    目前,功能饮料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我国逐渐成为功能性饮料的消费大国。

    中商产业研究院显示:2009--2015年间,我国功能饮料行业零售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6.59%。随着功能饮料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人们对营养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功能饮料的比重将有所提高,功能饮料市场前景可期。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我国功能饮料零售量将达到150.37亿升,零售额将达到1635.28亿元。

2016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报告

2016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报告

    目前,运动饮料的主要市场是在北美和亚太地区。在美国,运动饮料占整个软饮料48%的市场份额;在中国,运动饮料占功能饮料市场份额的一半。

    近些年来,中国饮料企业的实力在不断加强,居民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乡镇居民的消费能力的提高,会对饮料行业的增长有很大的推进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功能饮料需要赋予更多健康功能的概念进去。同时,国内功能保健饮料市场空间非常大,但现有的产品还不是很多,且价格普遍较高,存在市场进入的机会。因此,运动饮料仍然是功能饮料的主要产品,中国市场上运动饮料发展也会很快,运动饮料的发展更是空间巨大。

    中商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2009-2015年间,我国软饮料行业零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9.80%,我国软饮料行业零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3.19%,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16年软饮料行业零售量和零售额将分别达到1060.27亿升和6944亿元,到2020年,软饮料行业将达到1432.86亿升和10174亿元的产也零售量和零售额。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