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出来的文化精品

2013-04-10 来源:经济日报

 

引言

在旅游旺季,宁夏回乡风情文化园每天都会上演一出回族舞剧《月上贺兰》。剧中精湛的舞蹈、独特的服饰、神秘的音乐,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创编6年来,《月上贺兰》不断改进,先后获得了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奖项荷花奖、国家文华奖特别奖,入选文化部国家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并在国内16个城市巡演,还应邀远赴埃及、卡塔尔等国参加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演出,国内票房收入逾千万元。如今,《月上贺兰》已成为宁夏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诞生——

从无到有

2004年,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时任银川市委书记崔波提出,要创作一台反映回族历史文化的舞台艺术作品,这是提升银川文化品位和档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扩大对外宣传。

但是当时宁夏缺乏得力人才。

于是,从剧目创意阶段,银川市就从国内知名院团聘请主创人员。

国家一级演员孙萍,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杨笑阳,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剧赵大鸣,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作曲张千一,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舞蹈家山翀等先后加盟。

没有专业舞蹈演员,银川就从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的院团借用。借用演员撤走后,再从周边地区艺术团体和全国大中专院校艺术专业乃至社会上招聘。

从2004年到2005年10月,宁夏召开了5次有舞蹈专家、编剧等相关人员参与的专题会议,反复研究这部剧的创意、构思、主题。创作方案几经修改,最终确定了《月上贺兰》的名称、主题和剧情结构。

经过紧张排练,2007年春节前,《月上贺兰》舞剧在宁夏人民会堂成功首演,引起巨大轰动,观众好评如潮,认为该剧具有国家级水准,填补了宁夏乃至中国回族舞剧的空白。

《月上贺兰》总编导、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杨笑阳说,“创排《月上贺兰》是平地起高楼,做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发展——

精益求精

《月上贺兰》策划伊始,创作团队就将目标锁定为“文化精品”。《月上贺兰》的发展走的是一条不断打磨、精益求精的路。

在接受舞台检验和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基础上,《月上贺兰》先后进行了5次修改、加工和精编,从音乐、舞美、服装、道具及演员配备等方面不断完善,艺术水准不断提升。

2009年11月,第三次精编后的《月上贺兰》登上宁夏人民会堂的舞台。舞剧的时代主题得到强化,舞蹈艺术水平大大提高,舞美更加绚丽,服装更富民族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不断升华,使《月上贺兰》成为更具魅力的精品剧目,具备了走出宁夏、走出国门的实力和条件。

2007年1月成功首演以来,《月上贺兰》先后代表文化部赴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卡塔尔的多哈,阿尔及利亚的特雷姆森和阿尔及尔进行访问演出;在国内12个省区市、20个城市巡演500余场,接待观众30万人次,创收突破千万元,成为宁夏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与此同时,通过与国内的大院团及优秀艺术创作人才合作,《月上贺兰》全面培养和提高了剧组演员的艺术表现力、执行导演的指挥能力、舞美的操作能力、灯光的运用能力等综合艺术素质,提升了银川的文化艺术创作演出水平。目前,《月上贺兰》的舞蹈演员基本实现了本土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著名导演张继刚评价说,作为第一部大型回族舞剧,《月上贺兰》创作很成功,是一部非常壮丽的舞剧,看得出宁夏有办大文化的魄力。

转型——

走向市场

2010年,银川市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主创《月上贺兰》的银川艺术剧院改制为企业,成立了演出公司。随之,《月上贺兰》开始向商演转型。

一部弘扬主旋律的正剧如何转型?精品如何做成商品?

“那就要做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改动。”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宏新说。为此,《月上贺兰》进行了第五次改版。“第五次修改主要是针对故事亮点、看点、艺术品位进行打磨,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成为能演下去的精品。”闫宏新介绍说,改版后,《月上贺兰》有了旅游版和国外版等不同版本。比如,旅游版主要在旅游景点演出,演员人数少,剧情简洁,节奏快,并加了旁白,让外地游客能看懂。

改版还解决了演出装备庞大、不方便携带的难题。舞美道具原来要装4大卡车约30吨,国内巡演精简为2卡车,国外演出精简到不足2吨。演职人员也从100多人精简为50余人,成本大大降低。

一手抓产品,一手抓市场。为了加快《月上贺兰》商业演出的步伐,更好地打通演出渠道,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2011年加入了中国西部演出联盟,签订了《月上贺兰》国内外巡演的合作意向书。此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月上贺兰》的商业巡演铺平了道路,更建立了银川与全国一线演出市场的联系。2012年2月至4月,《月上贺兰》在近20个城市的保利院线完成了25场国内巡演。

“现在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闫宏新介绍说,2012年,公司商演收入500多万元,其中《月上贺兰》仅在回乡风情园驻场演出就创收100万元。“今年,我们还准备和北京天创公司合作,加入更多国际性元素,打造音乐剧版本的《月上贺兰》,主攻欧美主流市场。”

如今,通过创排《月上贺兰》,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起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和市场营销队伍,创新能力大为提高,新排了舞台剧《平安是福》、儿童剧《小红帽》等一批受到市场欢迎的剧目,并远赴美国、日本商演,成为宁夏和周边地区最具活力、市场做得最好的文化企业。

记 者感 言

精品带动的 好路子

拓兆兵

宁夏是一片神奇的热土,这里集中了灿烂的伊斯兰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悠久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

文化资源如此丰富而深厚,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地域、观念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宁夏鲜有文化大作问世,文化产业发展滞后。2000年以来,宁夏提出了“小省区办大文化”的理念,主要方式便是“借鸡生蛋”,采取借助外力的方式,打造精品,带动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月上贺兰》便是其一。借助国家级团队的创作力量,《月上贺兰》上演6年长盛不衰,不但趟开了宁夏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也坚定了宁夏做大文化的信心,影响深远。

电影《画皮2》是其二。2012年,宁夏电影集团紧盯电影市场需求,树立精品意识,联合多家影视机构拍摄的《画皮2》上映。该影片集中了国内诸多当红演员,制作精良,取得了很好的票房业绩。其成功运作,开创了国有电影小厂拍摄商业大片的先河,将宁夏电影产业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实践证明,文化精品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抓手,借助外力发展精品,是经济落后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好办法。

近年来,宁夏做大文化的需求更为紧迫,也有了更现实的意义。连续3届中阿经贸论坛的举办,使宁夏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成为宁夏的使命。随着自主创新的文化精品越来越多,宁夏文化终将实现大繁荣。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