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中国消费未来发展5大趋势

分享到: 更多
2016-04-05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日前,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严旋从进入新常态的中国宏观经济展开分析,揭示了当前中国消费的五大趋势。

严旋指出,城镇家庭普遍具有高学历、家庭规模小、压力大以及高收入的特点,而目前中国城镇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这将挖掘低线城市增长潜力。他分析,中国城镇化率预计到2020年将从现在的55%提升到60%。“届时,将有超过8亿的城镇人口,至2022年,有75%的城镇家庭将成为中产阶级。他们成为城镇居民的同时,也有了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这些人就变成了新的消费主力军。”

可自由支配的个人开支的持续增长也使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朝更高质量的方向转变。例如出境旅游方面,相比2012年,2014年消费者在旅行方面的花费有很大的提升,达到1.07亿成为世界之最。严旋认为,新型城镇化更会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将进一步催生中产阶级的崛起和促进消费需求的提升。

趋势1

消费更加高端化与细分化

消费者开始逐步追求高品质、安全、可靠的产品,而价格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已经不再成为左右其选择的主要因素,45%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奢侈品是因为其更可靠的质量和品质。与此同时,他也指出,消费者开始重视产品带来的自我认同感,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自我认同和个性变得格外重要。因此,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产品细分正在不断深化。

趋势2

电子商务驱动消费发展

电子商务正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驱动消费的发展。根据尼尔森的数据显示,相比2014年,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的销售额增长23%。在低线城市,消费者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的花费甚至超过了其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

趋势3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线上产品销售被炒得火热,但如何将线上和线下结合仍是吸引消费者消费的关键。数据显示,有71%的消费者使用过“O2O”服务,其中的97%愿意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再次使用或尝试更多的服务。严旋提出,如何发挥线上线下的整合优势,并寻求更多的机遇是当前许多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趋势4

移动互联在中国“飞速发展”

移动设备正在成为许多“低头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严旋指出,“现有83.4%的消费者通过移动端进行上网,该比例已经超过通过PC端上网的人数比例。不仅如此,2018年将有更多的智能手机用户,从现在5.2亿增长到7亿。”使用手机购物的消费者比例大幅增长,达48%,远远超过了美国(33%)。

严旋还表示,移动互联的发展不仅对线上购买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为许多消费者提供了建议和交流的社交途径。根据尼尔森的研究发现,朋友的推荐是影响消费者线上购买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这些朋友的建议通常来自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

尽管电商迅速发展,消费者在许多情况下仍会选择线下购物。尼尔森的调查显示,有34%的消费者仍希望在购买之前能看到或试用产品,并有61%的消费者认为线下购物是一种与众不同并值得享受的体验经历。所以如何提高消费者线下购物的频率,增加消费者线下购物的消费额和边际利润才是关键。

当前诸多线下零售商所做的更多的是满足消费者对于便利性的需求,以及拓展生鲜产品的品类。便利店因其便利的特点,2015年销售额增长到9%,超过了全年线下零售销售额3%的平均涨幅。严旋同时提出在生鲜产品方面,线下零售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在大卖场,生鲜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7%,该比例在电商只有3%。相比之下不难发现,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线下零售商购买生鲜产品。

趋势5

数字广告带来巨大机遇

目前,数字广告为企业提供了吸引并联结消费者这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拉近与消费者之间距离的同时,触达到更多的目标客户,达到了用较低的成本实现更高投资回报率的目的。当下,中国的数字广告投资总额是传统电视广告投资额的87%,并超过了美国以及其他国家。

但对于品牌营销人员和广告代理商们来说,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线上活动所触达的真正受众,从而在数字化的浪潮中受益。数字广告市场中缺少一个真正客观、公正、精准的行业标准。尼尔森携手腾讯在中国正式推出的数字广告收视率作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独立的监测标准,将势必使正在制定并优化数字营销活动及其触达效果的市场营销人员更增强信心。信息来源:尼尔森市场研究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