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黄金十年:不平凡的2016,创业者的信心

分享到: 更多
2017-01-10 来源:亿欧网

“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把它浪费在走别人的人生道路上面,不要受教条羁绊,那是在用别人的思考成果活着,不要让他人意见的噪音淹没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听从内心和直觉的召唤,它们或多或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这是2005年6月,乔布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中的一段话。是乔布斯对即将迈出校门走入社会的青年的寄语,也是乔布斯对创业者的勉励。

当中国体育产业风潮涌动的时候,无数怀有创业梦想的人就如乔布斯所说的那样,因为听从了内心和直觉的召唤而进入了这个产业中。

这里面既有刚迈出校园的大学生,也有大学没毕业就下海创业的;既有体育圈子里的人,也有圈子外的人。既有类似邓亚萍、陈一冰、孙继海、孙英杰这样的体育界知名人士,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

虽然每个人创业的初衷和目的不同,但相同的是在迈出那一步的时候,每个人都是那么地激情万丈、信心百倍。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而根据主营业务划分,创业公司大多集中在体育传媒、体育健身、体育赛事运营、体育金融、体育旅游、体育装备、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版权等细分领域。

创业的手段和形式也不同。有采用互联网+的手段,也有做实体企业的;有基于深耕挖掘体育产业自身的创业,也有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如: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医疗、体育+互联网、体育+金融等跨界结合。

目前,在新三板以及创业板上市的体育产业公司有60家。上市的公司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这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消费能力、扶持政策、人才、市场、资本、创业环境都强于其他地区。

所以,只单纯依靠国家顶层政策并不能形成体育产业在全国的星火燎原之势,需要各地在扶持体育产业创业方面要有优惠措施,要有激励手段,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更要从源头上出台细化政策,培育当地体育消费市场、体育产业创业氛围,积极引进人才与资本,同当地的实际情况形成无缝对接,让体育产业彻底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据有关部门统计,60家上市公司中有54家集中在新三板,这表明体育产业中的上市公司无论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产业竞争力、影响力、经济贡献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产业。

而且,大多数上市公司并没有完全实现自负盈亏,有的公司甚至还处在靠不断融资输血才能维持下去的局面。虽然有部分新三板公司有一定的营业收入,但是净利润非常低,甚至为负,这表明这些公司需要亟待解决盈利问题。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中国体育产业自身发展时间太短、太年轻,很多上市公司还处在不断完善自身体育产业链布局中。

有的公司并没有针对市场和消费者推出产品和项目,而推出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则因为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相去甚远,所以盈利能力很差甚至没有也就不足为奇了。

问题背后也反映出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并不是很清晰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对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演变路径无法了然于胸。很多人就是在用时间、机遇、资本在试水、试错。

有的创业公司贪多、贪大,为了获得融资不断跨越细分行业去做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业务,并且把前期融到的大部分资金投入进去,最后没有盈利。

毕竟体育产业里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行业属性,而这些创业者或公司创始人大多都是在近2-3年间进入体育产业的,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创业之前都不关心中国体育产业。创业者自身年轻,体育产业年轻,出现错误在所难免。

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创始人不能及时跟上体育产业发展步伐,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找到适合市场和消费者的主营业务以及产品,完成自己造血养活自己,而只是依靠一轮、二轮甚至多轮融资生存,这样的公司就是“流氓”公司。

因为,最终检验创业公司和创业者合格与否的指标就是盈利能力,不能盈利的创业公司没有存在的价值,也无法生存下去,更何谈成长、壮大。

其实,这一产业里的很多创业公司大多是在2015年获得的融资,当时很多创业者其实并不了解中国体育产业现状和对国家政策准确的把握与理解,自己也没有清晰明确的商业模式、战略规划和执着到底的创业精神,只是在风潮推动下,因为市场不成熟和融资环境不理性,侥幸获得了一笔融资。

很多创业者以为有了资金创业梦想就可以水到渠成,以为依靠资金可以买来商业模式、人才、核心产品、团队、管理能力、市场地位等。殊不知,资金只是创业之路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不是充要条件。很多这类“讲故事”的公司最终被市场淘汰。

因此,在2016年,投资人经过了去年的燥热,也开始反思,投资的频率和节奏也开始放缓。

▌乱云飞渡仍从容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共发生227起体育创业公司投融资事件。虽然相比去年,投融资数量急剧下降,但是投资数额在上升,优质投资项目、细分领域中的核心项目吸引到的资金远胜于去年。

投资人也不再如当初那样轻易就被一个梦幻般的故事打动,投资人更加关注创业项目以及创业者的商业模式、盈利前景、技术壁垒、团队构成、主营业务市场饱和度、产品契合度、商业敏感度等方面是否具有稀缺投资价值,创业者精神也是投资人考察的关键要素。

乱云飞渡仍从容。体育产业里也有真正的创业者,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地在这条并不轻松的道路上踯躅而行,应该说这些人才是中国体育产业未来的希望。

现在中国体育产业趁势而起的大环境已经具备,但是能否把握住这一机遇,需要每一个创业者和参与者具有百炼成钢化绕指柔的韧性和坚持,才能最后笑傲群雄,实现创业的初衷。

客观说,中国体育产业的崛起完全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强势推动造成的,有一些故意为之的痕迹,并不是由市场经济自发驱动形成的,所以很多创业者和投资者对于未来的发展路径并不是很清晰和明确,大家都是以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在创业和投资。

当然,一些宏观层面的基本大势很多人还是能看清楚,毕竟有发达国家的样板放在那里做对照和参考。

但是涉及到中国体育产业微观层面的具体细化布局、未来业态、发展演变路径,这就是考验企业创始人是否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是否具有引领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是否具有破除一切迷信和权威的勇气,是否能够洞察时代和人的变化并预先做出改变的能力。

另外,中国体育产业有中国的特色,完全抄袭照搬美国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模式和路径,最后只能是消化不良,上吐下泻。

中国体育产业非常年轻,这一产业里的创业者或创始人中,目前还没有一个人具有成为乔布斯或者马云那样的商界领袖的潜力,也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产业的先锋。大多数还停留在生存下去的阶段。

但是对于依然立志要在中国体育产业里打拼下去的创业者或创始人,我们还是要报以掌声,毕竟他们承载了中国体育产业能否真正屹立时代潮头的希望和梦想。

经过第一轮野蛮生长,明后年有可能将是一轮大浪淘沙,能够生存下来的公司和创业者有望在未来发展壮大,成为阿里巴巴和马云那样规模的公司和商界领袖。

▌市场的耐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管是3万亿、5万亿还是7万亿,中国体育产业市场的规模绝对非常大,能够容纳下无数人在这个市场中行云布雨。

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里明确提到了几个时间点:2025年超5万亿市场规模;2020年打造3万亿市场规模。可见国家准备用6-10时间有计划、分步骤有序推进中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建设,因此市场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时间去培养、发展、壮大、成熟。

中国体育产业属于朝阳产业,意味着生命力强大,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产业里的企业同样非常年轻,能够以技术突破创新带动产业发展成为国家的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近40年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从世界经济排名靠后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在取得辉煌硕果的同时,中国经济也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中国经济转入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将告别传统粗放增长模式,更意味着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增长动力加快转换、改革发展更具质量,意味着发展将更加注重民生改善。以经济运行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找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处,将聚焦点放在惠民生上,向民生改善和深化改革要发展潜力”。这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当下中国经济战略的解读。

▌中国经济未来金矿

将体育产业上升为未来的国家战略性经济,是中国经济正努力从出口驱动型转为消费驱动型的一大布局。

据相关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仅为2595亿元,占GDP0.50%。自46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中国体育产业在政策的直接推动下,开始发力,体育产业总规模以及GDP占比都出现了飞跃式发展态势。

根据12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1.70万亿元,增加值为5494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0.8%。

中国2015年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比2014年增长26.02%,产业增加值比2014年增长35.97%,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4年的0.64%增长至0.80%。

从国家体育产业11个大类来看,体育用品、相关产品制造业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1238.20亿元和2755.50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5.70%和50.20%。

体育服务业(即除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其他9大类)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5713.60亿元和2703.60亿元,占比分别为33.40%和49.20%。数据反映出体育产业对中国的经济贡献力度在逐年加大。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国体育产业除了经济规模还有巨大上升空间外,体育产业存在发展结构不合理现象。报告数据显示体育用品、相关产品制造业的比重远超过体育服务业,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倍。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其实早在46号文件出台之前就已经存在。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我国体育服务比重只有30%,而纵观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中体育服务业的比重普遍达到60%以上。体育服务业包括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体育培训等。

46号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

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积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传统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体育竞赛是体育服务业的核心,抓好潜力产业,要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

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这是46号文件着重强调指出的。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主编、首都体育学院校长、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副主席钟秉枢认为,职业化体育竞赛,像国外的NBA、五大足球职业联赛创造的影响力和收益非常惊人,值得我们学习,相关国内市场潜力很大。

从体育产业总规模占比来看,2015年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0.8%,而在美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占GDP3-4%左右,可见中国体育产业增长空间巨大,体育消费群体以及潜在消费群体亟待进一步挖掘,体育产业的天花板还很遥远。

因此,46号文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中国体育产业确实是一个“金矿”。同时,体育产业的崛起也会带动其他周边行业的发展,例如影视、文化、教育、培训、服装鞋帽等行业都会从中受益。

▌致敬,中国体育产业2016

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已经敞开怀抱准备深情拥抱有志于在体育产业深耕的每一个个体。

中国体育产业的成长也需要时间,需要我们每一个参与者始终能以积极的心态、改革的勇气面对道路上的障碍。需要每一个参与者必须具有互联网似的创新思维,打造具有适应时代变化的产品和服务。

一般而言,资本的嗅觉最灵敏,能在先他人之前捕捉到时代变化的焦点,资本流向哪里,哪里就一定最热。

现在,中国体育产业不缺少资本,不缺少创业者,不缺少政策,不缺少人才,不缺少环境;最缺的就是能否出现类似乔布斯、盖茨、扎克伯格、马云、李彦宏这样的创新领袖,最缺的就是何时才能现颠覆性、创新性并且接地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不盲目跟风,不空谈市场,用创新性思维建立行业壁垒,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壮大,才是体育产业里每一个参与者、每一家公司生存下去的根本。

回首2016年,万千感慨,感慨这一年时光的飞速流逝,感慨这一年体育产业中发生的每一件感人的事。

这一年,非常不平凡,行业巨头依然在为未来的登高远望忙于布局;创业者依然在为前途的命运而不敢懈怠;市场依然以最大的耐心等待着最后的爆发;国家依然不断用政策巨手呵护着成长中的中国体育产业。

回首不平凡的2016是为了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的星空能够出现几颗璀璨的恒星,即使是瞬间的美丽,也会让你铭记终身。

致敬,中国体育产业2016!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