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产业黄金十年:不平凡的2016,国家的决心
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右翼倾向在全球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泛起,贸易保护主义越演越烈,朴槿惠、罗塞夫、希拉里等风云一时的一众国际女政治家黯然失色……2016注定是人类历史年轮中不平凡的一年。
而肇始于46号文件所起航的中国体育产业巨轮,在政策与资本所掀起的狂涛巨浪中劈波斩浪,昂首向前。中国体育产业走上了荣耀与光环闪烁的历史舞台。
标志性事件就是近几年中国资本在国际市场上频频豪绰出手,让世界为之一震!
IDG资本以1亿欧元收购法国奥林匹克里昂集团(OLGroupe,简称:OL集团) 20%的股权;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约2.70亿欧元(约合20.12亿元)总对价,通过认购新股及收购老股方式,获得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股份;同城兄弟——历经百年风雨的AC米兰也烙上了中国印记—中国财团以7.4亿欧元收购其99.93%的股份,“米兰双雄”尽入中国人囊中……这样的收购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
中国资本攻城略地,搅动着世界的神经,世界的目光开始瞩目东方巨人。而在海外疯狂“采购”的中国富豪们不会轻易停手。
因为,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列强就一直没有从创伤中恢复过来,经济低迷使得欧洲各国很多优质投资标的不断贬值,对于资本雄厚的中国投资者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战略投资机遇。
依靠资本输血生存的欧洲绿荫豪门也难以幸免,被中国金主收购成了唯一选择。中国资本海外强势扩张对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和壮大起到了增速和引领作用。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创业是繁荣的保证,二者的结合就是利益与梦想共赢的未来。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走向反面。资本、创业者、市场,各方参与者在经历了2015年的喧嚣、躁热和盲动之后,2016年,都开始逐渐冷静和回归理性。
冷静意味着各方意识到这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跑;回归理性意味着资本和创业者都开始用战略性思维思索和构建中国体育产业未来的远景和蓝图。
数十年后,如果有人撰写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史,2014年发布的46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是无法绕开的里程碑似的起点,是吹响中国体育产业未来黄金十年、5万亿市场规模冲锋号的源头。46号文件属于顶层设计,此时出台是国家全球战略布局考量使然。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摧枯拉朽般席卷全球,老牌经济强国、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全部遭受重创。
为了抵御经济寒潮侵袭,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计划”,成功遏制了经济下滑,在其他国家经济哀鸿遍野之时,中国一枝独秀,成为当时一道亮丽的经济风景线。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为9.21%,同期全球发达经济体GDP增长率则为-3.2%。
但正如亚洲开发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约兰达·费尔南德斯·洛门所说,中国政府还面临艰巨任务。通过经济刺激计划战胜了危机中简单部分,“但真正的挑战还在等待他们”。
“4万亿计划”引发的挑战就是中国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堆积如山的债务,原本已经严重过剩的产能各加恶化,内需市场没有培育起来,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最佳窗口期被耽搁。这直接引发中国经济在2012开始进入7%低增长时代,2015年更是回落至25年以来最低点,为6.9%。
中国经济结构面临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考验,中国经济需要一次大的“外科手术”。过去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培养内需市场、新型消费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体育产业则是中国未来新型消费的重要战略支点。
一般来说,一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是一个重要关口,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中国2008年人均GDP已经站上了3000美元台阶。根据发达国家历史经验,3000美元会引爆体育等消费类型产业的井喷。
中国一直是体育大国但不是体育强国,发展体育产业富国强民,可以实现中国体育强国梦想。
46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
综上所述,46号文件的出台是国家战略重要组成,既有政治上的诉求,也有经济上的考虑,更承载着未来崛起的信心。打造超过5万亿市场规模的体育产业是国家决心和意志的体现,这种决心从政策的连续性中可以看到其明显脉络。
顶层设计出台后,各级地方政府及部门也开始与中央遥相呼应。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31个省级政府已全部按要求出台了实施意见,部分地市出台了更为深入具体的配套落地政策。
“除研究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设立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等政策之外,还有一些地方试行社会保障卡(医疗保险卡)支付健身费用、加强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统计、推动体育产业立法工作等,”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称,“这些举措从税费优惠、土地保障、专项资金等方面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进入2016年,体育产业政策热度依然持续不停。7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了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培训业、体育传媒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彩票作为重点发展行业;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在坚持改革引领、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和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下,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2.5%等目标。
如果把中国体育产业政策比作是一部宏大的交响曲,46号文件就是乐队指挥,而“十三五规划”就是第一小提琴手,在乐队指挥带领下,完美地演奏出了中国体育产业的最强音。
“十三五规划”之后,《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配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
这一系列政策彰显出国家对体育产业发展所倾注的决心和意志。为中国体育产业的未来勾勒出一条轨迹清晰的线路。
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中国体育产业的宏伟目标,这需要资本、创业者、体育产业链条上每一名参与者、每一个普通民众、各行各业的精英完全释放自己的才智,中国体育产业的宏伟蓝图才能真正绽放出光芒。
就像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兴起那样,无数怀有梦想的人聚集在产业大旗之下,经过技术的迭代、资本的不竭助力、产业自身无数次的颠覆与变革、民众不衰的热情、20多年的风雨洗礼,中国互联网产业才走到了今天,有了今天的规模,并且现在依然还不断经历着迭代、重塑、再迭代、再重塑的轮回,而且每一次周期的结束就会引发一次全新的版图重构。
中国体育产业也是一样,自身需要不断颠覆和重构,既要经受市场的洗礼,也需要资本的再造;既要经历成功的喜悦,也要接受失败的痛苦。中国体育产业必须经过蝶变的历程才能站上时代的舞台。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