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免费”时代结束

分享到: 更多
2018-02-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陈雪柠

  近期,两家共享单车巨头摩拜和ofo的价格战悄然中止。不少消费者注意到,小黄车ofo已关闭1元月卡购买通道,摩拜单车在北京的骑行月卡折扣也已停止,两家均恢复包月20元、包年240元的价格。

  对比此前包月仅需1元至3元的“白菜价”,如今的共享单车价格贵了,却被用户吐槽体验并没跟上。专家表示,共享单车在形成一定用户群体后抬高价格,这并不意外。需要警惕的是,当一两家企业成为行业龙头时,一旦利用市场垄断地位擅自涨价,必然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包年骑行要花240元

  去年夏天,摩拜与ofo价格战打得正酣。摩拜正式推出月卡和季卡,售价仅1折,其中月卡2元、季卡5元;ofo则直接给出“地板价”1元包月,还推出各种免费联名卡。一时间,共享单车遍地开花,骑车出行成了新风尚。

  而如今当越来越多人开始习惯出门先找共享单车时,却发现价格悄无声息地涨了起来。

  记者登录两家共享单车APP发现,单次使用的价格基本没变,月卡、季卡等长期使用的骑行卡则取消折扣,恢复“原价”。摩拜和ofo月卡均为20元,包含每天2小时的免费骑行时长,超出2小时额外计费;以此类推,季卡60元,半年卡120元,年卡240元。

  尽管ofo对外表示,在低价月卡告别舞台之后,会有免费周卡、小额折扣券等活动推出,这次是“优惠方式变化”的调整,但大部分消费者仍难掩心中失落。

  对于每天利用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通勤人员来说,20元每月的价格相对于单次骑行以及乘公交等方式更优惠。但对于仅是偶尔使用共享单车的人来说,就要按照自己的使用频率来选择了。

  值得关注的是,当共享单车巨头企业开始“收割”时,新入局企业仍在“烧钱”补贴,抢占市场。以哈罗单车为例,目前月卡仅需2元,季卡、半年卡和年卡的价格也仅是摩拜和ofo的一半。

  坏车问题考验用户耐心

  从网络调研的情况看,月卡的涨价虽然引发众多网友的吐槽,但也有不少人表示理解,认为收费是正常的商业运营手段。“充了20块钱大半年都没花完,不是有免费骑就是有折扣券,他们从我这儿根本赚不着钱啊。”网友王悦说。

  事实上,让更多人抱怨的是,价格涨上去了,消费者体验上却依然问题重重,未见明显改善。

  屡有消费者反映,故障车辆十分常见,影响出行效率和心情。“我就曾经遇上连续七八辆车没一辆能用的,导致出门骑行简直就是受罪。”市民小李说,某次准备骑车回家,距离大约1.5公里。“刚出门发现一辆共享单车,结果座椅太高,而调节高度的装置已经损坏;步行20米又找到一辆,结果车胎没气;之后陆续看到的几辆车不是无法解锁,就是掉链子或轮胎偏摆。”

  小李回忆,这趟路最后花了半个小时,比正常走路还慢。“使用共享单车的目的是方便而不是找罪受。”在他看来,多花一点钱并不是问题,但钱花了,体验却没跟上去,落差让人难以接受。

  此外,灵活停放的共享单车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更多难题。对此,各家共享单车企业纷纷推出信用体系,规范消费者用车。近日,摩拜明确提出,将上线新的信用分系统,并出台相应的奖惩措施,其中包括高信用等级可以获得更高的现金红包奖励;用户出现不文明用车行为时,其信用分降为一般等级,摩拜将以当前单价的双倍向用户收取骑行费;当信用等级降为较差级别时,收取的骑行费将会变为每30分钟100元。

  共享单车走网约车老路?

  “刚进入市场的时候,企业通过免费骑行、领红包等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目的是培养用户习惯,积累用户数量,同时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共享单车在形成一定用户群体后涨价,属意料之中。“客观来看,共享单车经营企业需要承担车辆耗损、维修和管理等一系列成本,其适当提高骑行价格也可以理解。”

  不过,消费者已经开始担心,随着其他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下,摩拜与ofo已经成为巨无霸,一旦形成垄断格局,共享单车的价格会越来越高,最终走向滴滴的局面——下班提价、雨天提价、节假日提价,涨价的理由层出不穷,用户的体验却更差了。

  共享单车领域是否也会出现一家独大?对此,互联网创投创业平台云投汇分析,与平台模式的滴滴出行不同,共享单车需要购置大量车辆,硬件设施投入大,想做到类似网约车市场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是很难的。

  陈音江提醒,当某一两家共享单车企业在竞争中成为行业龙头,无论是市场份额、用户数量、布局城市都占尽优势的时候,消费者必将完全处于劣势地位。“这个时候,共享单车企业利用市场地位擅自涨价,必然会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面对这种情况,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及时介入,督促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权益。”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