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热水器市场预计将达567亿元

分享到: 更多
2016-05-05 来源:光明网

今年第一季度,热水器市场零售量达到848万台,同比增长9.3%,零售额126亿元,增长8.9%。这样的数据超出了我们对热水器市场的预期,这与年初全国大范围的寒潮天气与房地产市场的增长不无关系。

  20日下午,在2016中国热水器高峰论坛上,数十家国内外知名热水器品牌代表与京东家电等渠道商代表共同梳理了行业发展脉络和消费趋势,探讨进一步挖掘行业增长的新动力。论坛期间,中国家电网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中怡康和京东家电共同发布《2015-2016中国热水器行业白皮书》。

  数据显示,我国热水器行业2015年表现好于家电行业整体水平,2016年一季度市场开局良好、稳中有进,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热水器产品结构升级以及渠道进一步下沉将为热水器行业提供发展动力,预计热水器市场全年有望实现平稳增长。

  开局表现亮眼 产品结构升级成主线

  2015年,热水器行业的表现可圈可点,仍然保持了相对可观的增长。中怡康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热水器市场(仅包括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不含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能热水器,下同)零售量规模达到3532万台,零售额5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7.1%,增速较2014年均有所提升。

  “2016年热水器市场开局表现亮眼,说明热水器市场消费空间依然存在,热水器行业依然处在上升阶段。”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蔡莹表示。在他看来,房地产市场对新增家电消费的拉动作用依然十分明显,随着各级政府加速房地产去库存,以及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热水器行业还有非常明显的增量空间。

  在市场消费升级的推动下,热水器产品结构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条主线。整体上看,大化、异形、智能、健康已成为热水器产品升级的趋势。根据中怡康数据,2016年一季度12升及以上大出水量燃气热水器产品加速扩容,60升及以上的大容积电热水器产品持续放量,电热水器方形机、双胆机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此外,主流热水器品牌均已完成智能化产品的渗透。

  在线上市场,热水器产品升级的趋势也非常明显。京东家电数据显示,京东2015年大容积电热水器产品热销,60升产品占比达到38.5%,占比提升5.7%,2000元以上价格段电热水器占比提升4.4%;燃气热水器方面,12-14升产品占比超过50%,14-16升热水器占比提升近10%,2000元以上产品占比达到45.5%。

  中国家电网总编吕盛华表示,热水器产品的发展方向清晰,健康舒适将成为行业下一个风口。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洗浴体验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健康迅速成为热水器市场新卖点,目前健康型电储水热水器市场销售机型已超过10款,燃气热水器龙头企业在新品中也添加了健康功能。在中怡康厨卫电器事业部总经理施婷看来,产品结构的升级将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渠道持续下沉 三四级市场蕴藏机会

  对于热水器行业而言,除了房地产市场和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机遇,渠道的变革也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各个级别城市中,四级市场热水器增幅整体上要高于一二级市场。另外,伴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全国正在加快燃气管道网络铺设,并积极推动煤改气工程的实施,燃气热水器在三四级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在热水器行业的销售渠道中,电商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根据中怡康数据,2015年,热水器线上市场零售量规模达到630万台,同比增长59.9%,零售额66亿元,增幅为51.9%,线上市场在热水器整体零售额中的占比已增长至13%,预计这一数字有望在2016年达到15%。

  在京东家电白电业务部总经理杨子盛看来,热水器在线上市场的增长还会继续保持,一方面是因为线上的产品结构在不断升级,另一方面,电商把渠道下沉到三四级市场甚至农村市场,也会给热水器行业带来比较大的增量。

  自去年以来,国内主要电商企业加快渠道下沉的步伐,掀起了一股下乡刷墙开店的热潮,这将帮助热水器行业进一步拓展三四级和农村市场。对于热水器行业全年走势,与会企业代表多持乐观态度。中怡康预计,2016年我国热水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67亿元,同比将增长4.2个百分点。

  本届高峰论坛期间,京东家电联手多家行业主流热水器品牌共同启动了“2016京东热水器节”。据杨子盛介绍,4月20日——5月2日,京东家电将同这些热水器品牌一道,重点推广节能、健康、智能热水器产品,让热水器在线上市场的产品结构升级落地。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强调,热水器行业目前发展还比较稳定,但未来也会像其他大家电一样进入饱和期,从企业角度讲,既要积极乐观,又要踏踏实实做事情,在供给侧不断创新,通过差异化、高品质的产品在竞争中获取有利的位置,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