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积极成效彰显中国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像防控传染病疫情、减灾救灾这样的大事,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需要集中力量去应对,区别在于能否迅速、合理、有效地集中力量。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大国优势 凝聚国民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这场战“疫”,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价值理念,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看到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势。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全国上下一心、全力应对。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及时部署下,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紧急行动、全力奋战,疫情防控工作得以有力开展。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疫情较为严重地区的封闭社区里,由政府给居民统一配送物资,以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彰显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湖北和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斗争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疫情发生以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同湖北和武汉人民站在一起,从医护人员驰援,到各类物资调集,再到多省对口支援,举国上下全力支持武汉,支持湖北,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全国范围内,关于防疫知识的“硬核”广播和丰富多样的防疫标语成为流行话题;各级各类媒体传播正能量,激发了国民的防疫潜能。在短时间内,社会各界的抗“疫”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全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也被完全点燃,防疫动员工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展示出党和政府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
中国力量 为世界传递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通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信息,快速识别病毒并分享基因序列,缩短了世界各国研制疫苗的周期;对疫情严重的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采取严格的“封城”措施,为国内其他地区及其他国家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针对一些国家从武汉撤侨的要求,中国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随着疫情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政府和专家通过各种途径与世界分享防控和诊疗经验,派出医疗团队赴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帮助开展防疫工作。中国经验给各国送去了温暖,为世界增添了信心。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已经彰显:政府迅速决策,形成一体联动、联防联控的局面,人民团结一心,各地医疗物资高效调配,应急医院快速落成。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展开,是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的体现,更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使然。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力举措和积极成效受到海外媒体高度关注,国际舆论纷纷给予肯定:“中国采取了公共卫生史上最具勇气、最为重大的举措”,“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令人肃然起敬”,“只有中国才能够实现如此高效有力的应对”。面对疫情,中国的作为不仅体现了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也向世界传递了战疫必胜的信心、决心,展示了负责任大国形象,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推动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无论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还是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无论推进脱贫奔小康、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还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都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形成举世瞩目的“中国之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新时代,我们要创造新的更大奇迹,需要进一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当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安排,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次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契机。这就需要我们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过程中,发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进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应的体制机制,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