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内消费回补 企业复工提速

0
2020-03-20 来源::北京商报

         3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刺激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相关举措。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介绍,总体来看,疫情对消费短期的影响较大,中期趋于平缓,后期消费会逐步恢复。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也强调,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推进复工复产、恢复营业的主体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紧取消过度管控的做法和规定,尽快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

  抓紧取消过度管控

  “总体来看,疫情对消费短期的影响较大,中期趋于平缓。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的促进消费回补释放的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后期消费会逐步恢复。疫情期间,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疫情使我国市场和流通经受了一场严峻的大考,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王斌介绍。

  王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后,居民的外出急剧减少,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对2月影响巨大。与此同时,我国的消费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活力和新的增长点。疫情发生以后生活必需品消费稳中有增,1-2月食品销售同比增长9.7%。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不断拓展。近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商务部监测的重点零售企业2月下旬日均销售额比2月中旬增长了5.6%;3月上旬,环比又增长了0.5%。

  对此,哈增友强调,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推进复工复产、恢复营业的主体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紧取消过度管控的做法和规定,尽快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

  近期,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了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其中南京、济南、宁波都根据自身的情况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消费券。

  哈增友介绍,为促进国内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改委将指导地方落实好既定的扩消费政策措施,同时支持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地方出台政策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要考虑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二要让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真正把好事办好。

  增加社区经济业态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经济也为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王斌表示,商务部连续两年将社区商业发展列为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动的重点内容,各级商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社区便利店、社区菜市场等发展。

  在加快推动社区便利店的发展方面,王斌介绍,2019年,大型连锁便利店新开业的门店超过1.2万家。各地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支持社区便利店建设,比如北京提供财政资金支持,部署用三年时间建成连锁便利店6400家,实现社区的全覆盖。在支持社区菜市场的建设改造方面,2019年各地建设改造的标准化菜市场140多家,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

  此外,整合餐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培训、快递、维修等消费服务功能,2019年,全国已建成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200多个。同时,创新社区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各地积极推广自助结算、扫码支付等智能技术进行便利店的数字化改造。疫情期间,武汉实行社区封闭升级管理以后,保供电商平台的数量由11家增加到40多家,为满足社区居民消费需求发挥了重大作用。

  除了社区经济,线上平台也在疫情期间为解决农产品滞销帮了不少忙。王斌介绍,商务部发挥农产品滞销信息线上收集发布平台的作用,截至3月17日,平台累计收集发布农产品滞销信息5000余条,撮合销售滞销农产品3万余吨,其中贫困地区的农产品7000余吨。“这一阶段以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总体来看,除湖北以外,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已经得到明显缓解。”王斌说。

  3714家A级景区重开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好转,广大群众的文旅消费热情也在不断地恢复和高涨。截至3月16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3714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对外营业,复工率已超过30%,已恢复开放的旅游景区主要为山岳型景区、开放型景区和市民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总体运行平稳,未出现疫情异常情况。

  在推进博物馆复工和有序对外开放方面,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表示,截至3月15日,陕西、上海、四川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多家博物馆恢复开放,其中19家一级博物馆恢复开放,各地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要求,制定指导意见与操作指南,加强防控措施,普遍采取网上实名预约、总量控制、分时分流、分区域开放、语音讲解、数字导览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

  高政也提到,文化和旅游部于1月24日发布紧急通知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出入境旅游处于停滞状态。当前,外防输入已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也发布部分疫情严重国家的旅游提醒,请中国游客及时关注境外疫情形势,暂勿前往高风险国家旅游。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