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按下重启键

0
2020-05-06 来源:消费日报网

        在“五一”长假到来之际,消费重启键被重重按下去了。4月29日的一则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由一级级别降为二级的新闻瞬间刷屏。据有些旅游搜索引擎平台数据显示,消息公布很短时间内,出入港北京的机票订单和酒店订单大幅增长,旅游搜索热度持续上涨,很多人在说,消费重启键终于按下去了。

  消费重启信号已显现

  庚子年春天的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无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国际贸易还是心理都发生了太大的改变。久久闷在家里的人们渴望一切恢复正常。当大家关注的消费重启信号终于出现时,人们欢呼雀跃,击掌相庆,甚至有人在朋友圈晒出了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信号一:两会召开日期公布了。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推迟召开前所未有,目前形势下能够召开更是鼓舞人心。4月29日,今年两会召开的具体日期相继公布,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5月21日在北京召开。两会召开日期的公布,标志着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代表汇聚北京商讨国家大事。两会的召开,是今年一个重要里程碑,彰显我国抗 “疫” 取得了重要成果。

  信号二:北京 “降级”了。从4月30日开始,北京应急响应一级降为二级。低风险地区进京出差、返京人员不再居家隔离14天了,正在居家集中观察的可以解除观察。考虑到北京作为首都在全国的特殊地位,这个新闻极具震撼力,瞬间刷遍了朋友圈,人们奔走相告,北京“降级”了,可以自由出入了。

  信号三:学生开学了。全国多个省市或已经开始返校,或已经公布了陆续返校的日期。学生开学也意味着我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

  消费重启政策在落地

  4月29日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在湖北人民特别是武汉人民积极参与配合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不断巩固防控战果,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改善消费环境,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消费领域治理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综合提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政策举措。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在文旅、餐饮、汽车、家电以及养老、育幼等方面,将有更多利好政策落地。有的地方推出了“消费券”,有的地方设立了“生活节”等等,这些政策和举措直接向消费领域倾斜,无疑是重启消费的重要抓手。

  消费重启心理要适应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应急响应级别继续下调,社会慢慢在恢复常态,消费复苏在路上了。更多餐馆开业了,甚至可以堂食了,户外旅游可以不戴口罩了,快递人员也可以持康宝绿码进小区了,闹市有些人流涌动了,道路开始拥堵了,从“宅在家就是做贡献”到希望大家“出门消费助发展”时,心理上确实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逐步适应的。

  从为了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减少消费”到疫情好转、发展经济而重新“享受消费”,闯过内心的隔离区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逐步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回归餐厅、回归商场、回归生产一线、回归生活常态,重启消费至关重要。

   消费重启信心要坚定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我们坚信消费市场一定能够再次繁荣起来,国内消费也一定能够迎来补涨机会,之前按下“暂停键”的消费市场换成“重启键”后一定可以再次繁荣。

  在疫情期间中也催生了很多新型消费呵护了经济的艰难发展。比如"宅经济"催生的线上消费新业态就十分显眼,现在几乎各行各业都开始涉足直播带货,这既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又有效对接了产品端和需求端,还能避免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保证了安全,促进了消费和生产的回暖。像各种老字号直播、乡长直播、主播直播、在线讲堂、直播培训、视频论坛等层出不穷。线上业态的快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我们坚信,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疫情期间压抑的消费,尤其是餐饮、旅游等遭受重创的服务业一定会迎来强劲复苏,中国消费经济的大船一定能再次扬帆远航。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