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看德清这个“中国钢琴之乡”历史变迁!

0
2018-10-23 来源: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艺

 讲述人:德清县洛舍镇 潘鸿凯

我是1990年出生在洛舍镇的“90后”,从小耳濡目染在钢琴的圈子里,如今被推举为德清县钢琴制造行业协会会长,是个名副其实的“琴二代”。

我从10岁开始在外地念书,大学更是远渡重洋到了国外,身边的很多同学和朋友大学毕业后都留在了国外发展,也都发展得很好。但是对我来说,生长在钢琴制造的家庭里,深感洛舍钢琴人的辛苦与不易,老一辈的人为了洛舍钢琴的发展奉献了一辈子,我觉得我有义务回来为钢琴行业发展尽绵薄之力,希望通过努力,让洛舍钢琴行业有更好的前程。

 

虽说年纪尚轻,没有亲眼看到洛舍钢琴在刚崛起时破除千难万阻的精彩时刻,但是通过父亲和同行长辈们的介绍,对洛舍钢琴40年的变化也是清楚的。因为我的父亲当时就在洛舍第一家钢琴厂从事财务工作,从他的口中我得知更多关于洛舍钢琴的故事。

洛舍钢琴兴起于1984年,那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在洛舍一家玻璃厂当厂长的王惠林出差到上海,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大街上排着长队买钢琴的人,木匠出身的王惠林脑海中闪过一个年头:“以木头为主的钢琴,我们洛舍为什么不能做做看?”当时,上海钢琴厂是国内最好的钢琴制造企业,通过朋友介绍,王惠林结识了一批上海钢琴厂的技术骨干。经过一年多的交流和邀请,上海钢琴厂以技师何水潮为首的4名钢琴技术人才和王惠林签了合同。当时王惠林给每位技师的工资是250至300元不等,此外还有一万元的保证金和住房。

 

这4名技师到达洛舍不久,一场由辞职信引发的大范围人才之争就立即上演。当时的《经济参考报》头版刊出:“许以万金,挖走关键技术人才,人心思走,危及钢琴正常生产”的报道。事隔三天,上海《解放日报》头版又刊登了当时的上海钢琴厂厂长何建中的一封来信。在这封来信的边上,还配发了上海64个机构联络会议提出的,人才交流要防止自由流动的报道。一连串的舆论攻势让浙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时的乡镇企业刚刚起步,都面临着引进人才的问题。

 

不久,《浙江日报》就浙沪两地人才之争的事件写了三份内参,经浙江省委同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的滕藤发表文章称:“人才流动利大于弊,应该坚持”。同时,国务院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报告中也指出:“提倡人才流动,方向是正确的。”此时此刻,由于中央高层领导拍板定音,这场惊动全国的争夺人才风波,经过三个多月终于风平浪静。

凭着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1985年10月,德清造出了8架“伯牙牌”钢琴,经鉴定达到国家标准。王惠林办起的这家湖州钢琴厂也正式挂牌成为全国第5家钢琴厂,而这家乡镇企业从此为洛舍钢琴产业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30多年来,洛舍的钢琴从简单的装配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集设计、制造、销售、培训、演出、文化于一体,2002年成立德清县钢琴制造协会,全镇现有钢琴制造及配件企业90余家,年产钢琴5万台左右,是“长三角最大钢琴制造中心”。拥有“洛舍钢琴”区域商标,以及一批省、市著名商标和企业,产品出口欧洲、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并形成了独特的区域产业发展集群,也成为洛舍镇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2011年,洛舍钢琴文化产业园被列入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德清钢琴文化馆开馆;2014年,洛舍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授予“中国钢琴之乡”称号;2015年成功创建“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乡镇”;2016年,洛舍镇钢琴被列入省重点文化产业园。

 

搭乘“文化产业”顺风车,洛舍钢琴亮相世界。洛舍农民造钢琴的奇迹还被写进了美国的MBA教材中。洛舍钢琴抱团参加上海、法兰克福、广州等各种乐器展,相继成功举办十届钢琴文化节,响彻杭州钱塘江、上海黄浦江、香港香江、澳门濠江。

 

洛舍钢琴起步于1984年,正是改革开放之初,它的成长反映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曲折,更说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是改革开放的大潮成就了洛舍钢琴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今天的洛舍钢琴行业。我作为“琴二代”,面对父辈打下的基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唯有沿着父辈们的路线,续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