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时间的故事 九旬修表匠的手表记忆
现在大家如果想知道时间,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拿出手机。而在40年前,想看时间那还得靠手表。今天(6月2日),我们来说说七八十年代的结婚“三大件”之一—手表的故事。
记者:“您现在看时间,计时用什么设备?”
西安市民(甲):“现在都是在手机上。”
西安市民(乙):“手机。”
记者:“为什么选择手机呢?”
西安市民(乙):“方便。手机带在手上的时候就是手机,手机揣在兜里的时候,就是这个(电子手表)看。”
如今,如果想看时间,大部分人会选择手机,简单方便。但在40年前,手表是计时的绝对主力,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手表曾是无数人的梦想。
西安市长安区表厂社区钟表修理店修表师傅陈绍霖:“1978年用表的人多,供不应求,手表市场上需要量大,像蝴蝶表厂在这里来,表厂生产的这个手表,出来还没到百货商店,人家就上门来买了。”
陈绍霖老先生今年93岁高龄,现在依然在位于西安表厂社区的钟表修理店修表。陈老15岁开始在钟表店当学徒,解放后进入当时上海手表厂工作,1985年退休后在西安蝴蝶表厂附近开店修手表,他说自己这一辈子与手表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绍霖:“70年代,都是国产的表,连零件都是国产的,西安人这个工资,一个月五六十块,买一个表,一个月工资快了。”
说起手表,陈老回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安街头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飞鸽快,永久耐,骑上凤凰谈恋爱,带上手表真是帅”。那时候,拥有一块蝴蝶牌手表,绝对是家庭富足的体现,如果是上海牌、或者是进口手表,那就更是稀罕了,于是,有人买了手表,也会将左手的衣袖绾的高高的,生怕别人看不见自己的手表。
陈绍霖:“到了90年代,手表还是供不应求,到了2000年,手表逐步走下坡路了,现在学生都戴电子表了,以前学生哪里有表,现在表也多了。”
9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这时候,手表可以敞开供应了,结婚的“三大件”也变成“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市场上,石英表、电子表、机械表,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手表在人们生活中也变得非常普遍。陈老说,八九十年代,他每天要修七八十块手表,忙得饭都吃不上,而现在一天最多也就修五六块手表,找他修表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但他觉得这样挺好,说明时代发展了,生活进步了。
陈绍霖:“过去,买表就是国营企业,生产的少,现在进口的,国内生产的都有,表多,现在一部分人用手机,现在生产力高,生活变好了。”
短短40年,弹指一挥间,曾经是贵重物品、需要凭票购买、计划供给的手表的变得再普通不过,手表的计时功能被手机彻底替代,这不由得使人感叹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