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一把伞的转型升级之路

0
2019-10-24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全球三把伞,一把崧厦造。”崧厦作为“中国伞城”,拥有1400余家制伞企业、18个伞业专业村,年产各类成品伞6亿把以上,是国内最大的伞业制造基地,年产值100亿元,产销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伞具)”。

    这座小镇做伞的历史由来已久。几十年前,不少崧厦人迫于生计,靠修补雨伞为生,走街串巷,从本土本乡逐步流动到全国各地;上世纪70年代的崧厦,开始有生产雨伞的家庭作坊出现;到1987年,崧厦有了全国第一个伞件市场;1992年,第一家制伞公司在崧厦成立;2002年,崧厦镇被授予“中国伞城”称号;近几年,崧厦伞主动谋求出路,进行转型升级……

    日前,笔者跟随天玮伞业董事长潘国华走在天玮的产品展览区,手机般大小的胶囊伞、与迪士尼合作生产的卡通伞,映入眼帘。

    潘国华出生于1954年,他印象中的上世纪60年代,伞布还需要自己染色,不像现在有先进的印染技术。把棉布放在锅里染色,放上燃料粉开始煮,顺便放点盐方便渗透。晒干后刷好防雨的油漆,伞布就算制成了。“一下雨,伞布就会褪色,染得衣服上都是颜色,而且雨伞会漏雨。”

    现在,潘国华再也不用担心伞布的问题,甚至,他还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了纳米面料。这种面料的伞面不沾水,雨水会汇聚起来流走,而伞布一点也不会打湿。在2018年第二届中国伞城制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纳米伞的亮相惊艳四座。

    近几年,崧厦这把“虞”伞乘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开启了由“量”到“质”的转变。位于崧厦镇北部的伞艺小镇,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2015年列入了绍兴市特色小镇。力争通过三年培育创建,推动伞业数字化改造,将制伞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融“智能、商贸、旅游、居住”等功能于一体,把伞艺小镇打造成“全球伞业智造中心、全球伞业文创中心、全球伞业旅游目的地”。

    到2022年,小镇规划建成3A级景区,实现伞业总产值160亿元以上,伞业产值占全球份额的“半壁江山”,年税收达到8亿元,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新集聚企业100家,新集聚中高级人才300人,新增就业岗位7000个。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