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废液循环利用技术研讨会召开

分享到: 更多
2016-11-01 来源:宝斯卡化工


    2016年10月22日皮革清洁生产技术暨制革废液循环利用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宝斯卡(商丘)化工有限公司成功举行。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李玉中,河南皮革协会理事长朱岩,陕西科技大学教授及东明皮革研究院首席专家魏世林、教授章川波,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副院长张宗才、教授彭必雨,齐鲁工业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李彦春,温州大学制革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兰云军等有关领导及专家教授;福建兴业总工程师牛泽,冠兴皮革原副总经理王兵义,福建华联工程师盛林,黄骅德富皮革副总经理王义军,辽宁富国皮革技术总监王海山等知名企业有关领导及技术工程师;宝斯卡公司的有关领导及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大家对废液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与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讨论,这对未来皮革行业的清洁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议由河南皮革协会理事长朱岩主持,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李玉中对当前国内皮革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及国内外皮革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此次研讨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举办方宝斯卡化工董事长张壮斗发表讲话。近些年宝斯卡公司投入近亿元资金致力于制革废液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坚持“不求名利,但求祥和,保护环境,利于苍生”的企业理念,获得国内外专利十余项,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该项技术,取得了令人欣慰的佳绩。

  宝斯卡公司工程师苏家胜对制革废液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报。目前国内已有兴业皮革及其下属公司、冠兴皮革、华联皮革、黄骅德富皮革等多家知名企业在使用该项技术,这些公司都经历了由怀疑到了解、由了解到试验、由试验到应用的过程,也有多家企业已与宝斯卡达成技术应用合作意向,还有很多企业依然在持观望态度。宝斯卡的废液循环利用技术已走出国门,在澳洲某制革厂进行了生产试验,该公司对试验结果非常满意,乃至于吃惊。另外,国外的多家皮革杂志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调研和报道。

  齐鲁工业大学的靳丽强教授对浸灰工段废液循环的微观机理研究进行了汇报,TOC值涨幅趋于平缓,硫化物没有显著增加。陕西科技大学的强西怀教授对浸酸铬鞣工段废液循环的微观机理研究进行了汇报。他们分别通过大生产和实验室取皮块、循环废水样品,用先进的现代精密仪器进行相关的检测分析,得出结论浸灰和浸酸鞣制工段废液循环技术是可行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

 

 

  应用该项技术的几家企业代表,其参会的领导及技术工程师对本厂的生产使用情况进行了汇报,一致认为该项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设备改造简单,一次性投入较少,生产操作简便;(2)产品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某些性能甚至比普通工艺更佳,例如丰满性、紧实度、得革率等性能指标;(3)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例如节省化料(灰、碱、盐、铬粉等),减少污水与废固物排放,兴业皮革的产品单位耗水量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4)经济效益可观,小厂每年节省成本几百万,大厂节省上千万,绝对毫不夸张。使用宝斯卡废液循环利用技术的公司领导都对宝斯卡公司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强烈呼吁更多的制革企业引进该项技术。

  与会的专家教授及工程师共同对废液循环技术在理论和生产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开诚布公,相互交流,坚信该项清洁生产技术是可行的,引领着皮革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魏世林等教授提出,应该加强企业、高校、政府三者之间的合作,呼吁企业更积极的参与科研项目,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利用好政府相关的有利政策与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理论基础体系,以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章川波教授提出,我们应该解放思想,跟上前沿制革技术的发展步伐,不能让理论体系停滞不前,不能再用以前的理论来衡量当下的技术是否可行。宝斯卡制革废液循环利用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清洁生产技术,打破了常规理念,对我们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不小的冲击,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在理论上也要进行创新。同时,章川波教授指出,该项技术正好与国家环保部及工信部联合下发的制革清洁生产技术路线相吻合,完全能够达到国家要求的皮革清洁生产技术标准。

  为了进一步了解宝斯卡废液循环利用技术的生产使用情况,更好的解答关于该项技术的一些疑问,宝斯卡公司于次日(2016年10月23日)邀请全体与会人员到徐州兴宁皮业有限公司实地考察,与该厂的有关领导及技术工程师现场交流。现场解答了很多疑问,例如废灰液会不会逐渐增稠变臭,废铬液浸酸会不会造成表面过鞣,用废水做皮工艺过程是否方便操作控制,废水做出的产品质量是否稳定可靠等一系列问题。参观考察人员亲眼看到了宝斯卡废液循环利用技术在生产上的使用情况,通过与该厂领导及技术人员的交流,让参观的专家教授及其他企业的领导及工程师惊叹不已,赞不绝口。

 


本次皮革清洁生产技术暨制革废液循环利用技术应用研讨会及实地参观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大家都希望更多的制革企业能早日用上该项利国利民的好技术,希望制革企业和相关专业人士都能承担起应有的环保责任与社会使命。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