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 体现在他们身上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支撑改革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建设适应轻工业创新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17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在全国轻工行业启动了首届轻工“大国工匠”推荐学习活动。经过有关全国性轻工行业协会、学会推荐,相关单位申报,省级产业工会审核,专家严格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 2018年12月,最终推荐选出 42 名轻工行业大国工匠。

这42名轻工大国工匠是轻工行业广大职工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造一流,为我国轻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生动诠释了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善于团结、敢于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熠熠风采。

为彰显大国工匠精神内涵和个人魅力,推动传统文化繁荣振兴,即日起,特推出“时代楷模 轻工大国工匠”专题。专题以42 名轻工大国工匠为主体,采用主题形式,全景式讲述首届轻工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的坚守故事。让每位读者,从闪耀的工匠精神里汲取最朴素的温暖力量。

薛宏飞:锲而不舍,磨杵成针

        薛宏飞,从事制针行业已有 42 个年头,一辈子与针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到如今年近花甲、两鬓斑白,每一缕银丝都记载着他对机针品质的追求,每一个前行的足迹都印刻着他将机针产量做到世界第一的传奇。通过 40 多年的执着与坚持,他也将自己的人生锻造成了一枚精美的“针”。

        艰苦创业结硕果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薛宏飞所在的贫困乡村安排他和几个年轻人去上海缝纫机针厂学习技术。凭着一股肯吃苦、能钻研、永不放弃的劲头,只有 17 岁的薛宏飞很快就掌握了制针的基本技术。立志改变贫困面貌的几个年轻人回到家乡,在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资金的情况下白手起家,把当时村里闲置的小破屋作为厂房,把上海缝纫机针厂淘汰报废的旧设备和零部件拼装起来当生产设备,办起了工厂,开始了最原始的缝纫机针的生产。当时物资匮乏,连最基本的原材料采购都极其艰难,让工厂生存下去的艰辛可想而知。由于薛宏飞能刻苦钻研制针技术,有开拓创新的思维,24 岁便担任了企业技术负责人。面对简陋的生产设备和落后的生产现状,他带领全厂上下发奋图强、刻苦钻研,一步步改进、一点点改造,几十年如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领下,企业生产从单一产品发展到品种齐全,从手工作坊发展到自动化工厂,从代加工发展到创立自主的“飞虎”品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办小作坊发展成了占世界机针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的知名企业。

 

        小小机针大文章
        针虽小,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除服装加工外,还被广泛使用在其他众多领域,各种型号的针可达千种。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高速缝纫机的诞生,对缝纫机针的性能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小机针上做出大文章,如何使中国机针走向世界,始终是薛宏飞苦苦思索的问题。他坚信,只有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中国机针在国际市场上杀出一条路。然而,机针虽小,加工工艺的难度,加工流程的繁琐程度却一点也不小。一枚小小的机针,除对材料品质的要求外,还融合了 20 多道生产工艺。薛宏飞从机针的强度、硬度到耐磨性、耐热性,从机针表面质量到内在品质等技术指标提出了自己的质量标准,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每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解决机针淬火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他在淬火车间一蹲就是几个月,终于研制成功了“绝氧淬火与深冷加工组合热处理流水线”,一举解决了机针硬度与韧性的矛盾。通过不断地自主研发,并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薛宏飞带领他的团队克服了机针生产过程中的众多技术难题,自行研制了自动冷锻变径机、自动切齐机、自动压槽冲孔机、自动铣槽机等生产设备,并取得 20 多项专利。也正是由于他对机针质量的精益求精,他所在的江苏飞虎针业有限公司成为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提高了中国机针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

        技术创新求突破

        除了提升产品质量,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是薛宏飞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课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机针的生产受制于手工操作的土办法,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且难以确保机针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发达国家的制针历史比我们早 100 多年,但他们十分注重对制针技术的保护,市场上根本无法购买到专门的制针设备。薛宏飞意识到,制针技术的提升、制针设备的改造只能依靠自主研发。他立志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带领着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自动化技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分析,先后研制出一系列自动化专用生产设备:自动磨尖机、自动校直机、自动抛光机、自动电镀流水线、机针质量自动检测机、自动包装机等。这些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既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机针质量,也极大地提高了机针的生产效率,原本需要 3000人才能完成的产量,如今只需 400 多人就可实现。正是由于薛宏飞对机针生产质量和生产技术的不懈追求,经过 40 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江苏飞虎公司在 80 年代全国的 60 多家制针企业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成长为全球机针产量最大的企业。
        40 多年的执着与坚持,只为做出一枚好针。薛宏飞说:做针是他唯一的爱好,让中国成为制针强国是他最大的梦想。他把自己的人生融入了一枚枚闪闪发光的机针中,他用对制针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向世人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谱写了“锲而不舍,磨杵成针”的诗篇。